“理專不想告訴你的穩穩賺投資法”讀後感1—落入陷阱而不自知的投資人


這本書的作者是怪老子先生。

到底什麼才是比較好,正確的基金投資法?

這本書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很多人以為基金比較好的投資法有以下幾種:

積極在基金類別中轉換。不僅轉換地區,也轉換產業別。能源基金好,買能源。礦業好,買礦業。拉美好,買拉美。

在單一基金中波段操作。試著研究一些經濟指標,試圖要留住報酬,躲過下跌。

施行停損停利。認為這樣可以躲過虧損,保有獲利。

很抱歉。這些全都是錯誤的基金投資法。

第一與第二個做法,在基金類別中轉換或是試圖波段操作基金,是中了圈套而不自知。

什麼圈套?

在1970年代指數型基金開始發展,並在90年代開始得到廣大認同後,主動型基金業者感到無比的壓力。於是開始透過自身的宣傳管道與媒體,提倡一些基金投資法。

最重要的就是,他們說,基金是不可以買了就”呆呆”放著的。一定要積極的在看好的地區或產業間轉換,同一支基金,也需要”操作”,才能有不錯的獲利。

主動型基金業者藉由這種說詞,很成功的打擊指數化投資所倡導的買進並持有概念。

他們還藉此擺脫了主動型經理人表現落後指數的責任。

因為將投資人的注意力轉到如何操作基金上面,他們不會再注意到基金長期報酬大多落後指數的事實。投資人甚至會以為,基金沒賺,是自己不會操作,不是經理人不行。

有時我看到有些理財作家或是投資人,分享如何”操作”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世界礦業基金等,這類績效落後對應指數或是單純被追高炒熱的基金,達到高報酬。心中覺得相當可悲。

這根本是落入陷阱還不自知。自以為抓到了基金投資的良策,卻沒發現這根本正是業者希望你走偏的路。

這種基金操作策略,也為單一產業,單一地區這些基金的銷售鋪下康莊大道。日後基金公司就不斷藉著看好之名,發行各種基金,然後希望投資人,”適時”轉進。

結果果然適時無比。業者在2008前推銷新興市場與原物料相關基金,在2011歐洲危機前,拿歐洲基金當長期投資累積財富的範例,在2008股市大跌後,則努力推銷債券基金。

在這些變來換去中,投資人毫無所得,甚至是虧得亂七八糟。

這就是基金業盛行的風氣。

而這風氣,藉由金錢潤滑的行銷通路,更加猖獗。

你以為專員一直請你停損,停利,是為你好嗎?

他們最終目的,是要”攪動”你的資金。客戶假如採用買進並持有的方法,對於他們的營收是最不利的(雖然對客戶是最有利)。

書中有個實際的例子分析,各種百分比的停利,其實成果不如單純買進與持有。

我在綠角的基金8堂課書中,也有實例計算證明停損停利未必較好的例子。

你可曾看過這些倡導停損停利的人,拿出實際數字,算給你看,這真的會是比較好的策略嗎?

以各種操作手法,或經濟趨勢的看法,鼓動客戶買賣,才是他們的賺錢良方。

但很不幸的,也是客戶的”虧錢良方”。

而有的財經作家,發現已經有實際數字證明停損停利未必較好後,開始打迷糊仗。說這是因人而異,最後還是要看投資人自身的偏好,來決定是否要停損停利。

這種看法,大概以為投資就是在餐廳點餐,隨心所欲。

這用在投資,恐怕是非常不好的態度。更是未能明辨好壞的表現。

書中舉了一個投資朋友的例子。在歐債危機中,理專一直叫他贖回,最後甚至打了一通極具說服力的電話,”我最大的客戶90萬美金都贖回了,你還不贖回嗎?”

天啊。這種叫客戶剛好賣在低點,而不是跟客戶解說市場本來就有起伏,要撐過去的”理財專業人員”,還可以為他的”專業建議”,領取薪水呢?

不知道他會不會不好意思。

難堪的真相是,目前業界風氣是,攪動客戶的錢,讓自己有錢賺,就是正確的方法。儘管這麼做,可能對客戶很不好。

所以,你還期待從理財專員、基金公司的行銷說詞,還有一堆被洗腦而不自知的投資人分享中學得”投資觀念”嗎?

最好不要。

這本書,可以讓讀者看清,什麼才是真正有用的基金投資法。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理專不想告訴你的穩穩賺投資法”讀後感2—大範圍、長持有

“怪老子教你這樣算解答一生財務問題”讀後感—超實用的EXCEL理財指引

“怪老子的簡單理財課”讀後感—一本實用的理財書籍

“誰偷走你的獲利”讀後感

綠角中文書局

你的基金、國王的新衣(Your Funds,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續1---挑基金是誰的責任

3 comments:

俊達 提到...

綠角醫師你好,我是長期觀看「綠角財經筆記」、「怪老子理財」網站粉絲,這是我人生首次於部落格留言,對於您與怪老子先生多有感謝,發表一下心得,話有點多,尚請見諒。
1.個人剛開始投資起於「基金」,也是遵守「停利」原則,確實也解決了人生結婚、買地、買房、的問題,但總覺的「理財人生」好累,因為你不理它(停利),錢好像不會增長(上下波動大,同時心情起伏也大),但當接觸兩位教授「財經」觀念後,雖內心對於「買入持有」真的能獲利?仍有遲疑,但在2011決定行動執行,先購買台灣50(購入價格50元)、落實他、2013年買56元、逐漸將產業、單一國家主動型基金獲利轉購指數化ETF,一般網路、財經節目所謂「理財達人」長說,台灣50到60元該賣了,但這次一定不管漲跌,絕對「買入持有」,以「複利理財」握有ETF,到今天8/28為止獲利29%,終於體會到「那有人搞的清楚股市高低點,適時進出、停損停利,根本一點道理都沒有」,綠角常呼籲「損失時大家都有參與經驗」、「卻忘記獲利部份你有沒有參與到,停利就是讓你獲利不夠,無法取得市場報酬,那複利效果非常有限」,我舉這個案例,大家恐怕會說,剛好你買再起漲點,好,馬上分享買在最高點的案例、匯率最差的案例,但「買入持有」仍有辦法破解它。
2.整理個人投資基金時,發現2007/7月10萬元單筆買入投資級債券型基金,台幣計價1:35(各位大哥,10A總裁在時期,台灣也是有這種匯率耶),以今天2014/8/28日看,好慘,那時匯率絕對是最糟的時候,而我居然未幣別、直接用台幣買下去,而且中間還過2008年金融海嘯、2010年歐債風暴,所以我老婆內心覺得那筆錢早就賠光光才對,但實際打開看,累積報酬率居為35%,換算一下,年化報酬率也有4.4%,超出個人想像,與理專分享,但理專居然有水準的說,為我好,建議馬上賣掉我「賣出獲利落袋,再投資其他基金,累積財富」,奇怪勒,鼓勵賣出是等於客戶停止複利,當真是直想賺錢,忘了客戶利益。
3.目前個人逐步減少持有基金(因為也嘗試某位基金教母達人作法,買滿各區基金,藉由不同區域、類別基金,漲跌過程中,換取心安),從複雜的理財人生脫離,回歸本業,當然也應該盡快前進「國外券商」才對,高佣金的基金,都能透過「買入持有」獲利,那更不用說符合商業管理(不斷降低成本、企業獲利才能穩定)本質,「低成本、指數化投資、買入持有」絕對是股海翻騰中,讓你內心安定的投資獲利準則。

**(唯一可惜的是外國人只能買ETF,要自己下單,若能定期定額自動扣款就好了,因為要自己有紀律的存錢、銀行匯錢、自己下單,在電腦化時代樣樣自己來,真的"太不符合人性")

綠角 提到...

感謝俊達寶貴的個人經驗分享
很有參考價值~~

使用美國券商也不必頻繁的處理這些事情
可以半年或九個月匯款一次
每季投入一次
這樣也不必花費太多心力

綠角 提到...

謝謝Learnman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