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新聞

高齡理財術新招:目標期限基金

2018年,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退休族理財不用只靠定存,目標期限基金、以房養老,都是新選擇。

退休-理財-高齡理財-目標到期基金-以房養老 圖片來源:江小A
    其他

天下實驗室專輯推薦:積極世代40NEXT‧如何不當「退休窮人」?

高齡海嘯遇上多變市場,基金業和銀行業推出兩種新投資商品──目標期限基金和以房養老,專員控管投資風險,讓退休族輕鬆理財、安心變老。

2018年,台灣真的老了。根據聯合國定義,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超過14%,這個國家正式成為高齡社會,台灣將在明年獲得正名。

台灣預計在2026年,高齡人口比例超過20%,進一步,躋身超高齡社會。高齡社會的財務安全,已成為迫在眉睫的議題。全球退休金理財有哪些新的趨勢?台灣人老後如何安穩度日?

新顯學:目標期限基金

受2008年金融海嘯的影響,美國退休金市場在過去10年產生劇變。金融海嘯時,許多美國人自選退休儲蓄計劃(401K Plan,月薪固定額存進退休金帳戶,錢不能領出,但可做投資),蒙受巨大的投資損失。

摩根資產管理退休解決方案主管李斯特(Anne Lester)指出,當時八成美國人都買了20、30檔基金,但多數在美國股市。一旦美股崩盤,退休金就縮水過半,如果正好那時要退休,就很不幸。

「多數人並不了解自己的風險承擔程度,」她直言,風險承擔程度的關鍵因子是年齡。愈接近退休年紀,資產配置就該愈保守,但多數人並沒有這樣的理財紀律。

廣告

沉痛的領悟,讓目標期限基金(Target Date Fund)成為新顯學。所謂目標期限基金,就是投資人依據自己將退休的年齡,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經理人會依據「目標日」與市場狀況,配置資產。

譬如,如果目標到期(退休日)是2037年,因為距今還有20年,基金經理人就會多配置一些股票等風險性高的產品,少些在債券等固定收益資產。反之,如果是3年後的2020年退休,就得多買固定收益資產。

美國投資人新投入的退休金資產,2015年過半是買目標期限基金,李斯特預估,到2020年,比例會增加到71%。

投資觀念:動態風控最重要

目標期限基金之所以變成顯學,「因為人已經認知到,在現在的金融市場,花20、30年準備退休金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2到3次的崩盤,」富達投信顧問鄭任遠說,「一旦損失太高,即使要收回本金都很困難,所以退休金投資的風控最重要。」

廣告

鄭任遠正是美國最大基金公司富達的目標期限基金設計人。他分析,過去的財務教科書假設風險是常態分布,極端值崩盤的機率很小。但現在網路時代,市場反應超快,人類基因喜歡「一窩蜂地跟風」,會讓極端值發生的機率大增,「現在不是常態分布,而是胖尾分布。」

因為極端值出現的機率比過去高,準備退休金時,風控變得更重要。這是為什麼強調控制夏普值(風險對應報酬)的目標期限基金走紅。

在台灣,目標期限基金的風潮剛剛開始。9月底,負責管理私立學校教職員退休金的私校退撫基金引入「人生週期基金」。建議30歲以下全配置在積極型,到56歲全配置到保守型。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表示,過去84%的教職員放在保守族群,目前已陸續加入此方案。

廣告

今年9月,富蘭克林華美投信發行三檔目標2027、2037、2047退休傘型基金,是目前台灣唯一的目標期限基金。

台灣為何仍未大量發行?

富蘭克林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指出,這是富蘭克林第一次發行沒有閉鎖期的基金,目的就是想吸收真正願意長期投資,而非捧場型的資金。

為什麼其餘基金公司觀望,不在台灣發行目標期限基金?包括富達、摩根經理人都直言,主要是台灣還未開放退休金自選。目標期限基金要發揮功效,除了定期定額,另一個關鍵是「目標日才能贖回」。但目前,強制要退休後才能領的勞退新制、軍公教退撫都沒有自選機制。

廣告

一位基金公司高階主管也直言,目標期限基金鎖定的族群就是保守的定存、保險族,這些客戶都在銀行手上。但銀行財富管理部門要賺手續費,加上台灣投資人喜歡短進短出,把基金當股票炒。這類基金因為控制波動風險,報酬率絕對上不了績效排行榜的前10名,對投資人相對缺少吸引力。

為鼓勵長期投資,富蘭克林首創每5年基金管理費調降一次的機制。

另種高齡投資術:以房養老

除了以目標期限基金準備退休,在可預見的將來,以房養老也將成為愈來愈普遍活化資產的商品。

自2年前開始,目前市場上已有12家銀行推出以房養老的商品。2017年11月,最新投入市場的安泰銀行,將以房養老的最低申請年齡由60歲降到55歲。

廣告

安泰個金業務部資深經理陳昱豪不諱言,降低申請年齡,其實是著眼於許多背著房貸20年的客戶,都快繳清了。

這些50、60歲的客戶,多是台灣社會比較有消費力的族群,許多人不只有一棟房子,有些單身族、或不想增加子女經濟負擔的長者,有再貸款的需要。

11月初,銀行公會也針對申請資格爭議做出正式解釋:若以房養老的申請人身心健康,簽約時就不需子女在場同意。銀行業者預期,以房養老市場會愈走愈順。

推展了2年,目前市場上以房養老的產品已有兩種變形。除了傳統型,可從銀行借到房價的五到七成,按月領到生活金。截至9月底,件數已超過2000件,貸出108億。

許多民營銀行則推出,以房養老房貸與年金保險的結合產品。

以安泰的商品「安心人生」為例,長者將房子抵押給安泰銀行,核貸五成。將貸出來的錢拿去買全球人壽的即期年金,長輩一次繳清保費後,即可逐月領保險年金。

不過,這類的以房養老商品,消費者必須比傳統型多花一筆保險費。對銀行來說,則規避掉以房養老客戶長壽,超過房貸年限的風險,成為民營銀行競相推出的產品類型。

陳昱豪直言,以房養老的利率,各銀行都差距不大。唯一的差異點是對核貸成數的高低。不過,也有些長者會考慮,往生之後,小孩子可以還清貸款跟銀行買回房子,為了不增加小孩的負擔,寧可借少一點。

從退休金累積到退休後資產活化周轉,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退休理財將成為新顯學。(責任編輯:王珉瑄)

延伸閱讀:存多少錢才能退休?試算給你看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解讀・債券關鍵字 S2Ep.1】何時降息?投資專家解析,爭取收益關鍵應掌握全球先機
最新訊息
【每日6元】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