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寒風冷颼颼,手腳容易冰冷像「冰棒」,
中醫師特別推薦「熱敷小腿肚抗寒」,
特別是有「氣血虛型」體質的民眾,
平日可常揉揉小腿肚,或是按足三里3穴道,
以及透過腹式呼吸改善情緒,不僅可促進消化系統,
還能調整免疫,找回青春活力。
開業女中醫師李郁佳指出,氣溫驟降,
最近不少人在睡夢中突然發生腳抽筋而驚醒,
感到非常疼痛,主要原因是天冷血液循環不良,
及冷熱溫差太大,讓肌肉神經血管變得敏感,
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年長者,
手腳冰冷症狀更是明顯。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從傳統中醫觀點,因為血主濡養溫暖四肢,
因此手腳冰冷大都屬血虛症體質。
另外,腎主骨,骨生髓,如果精髓不足,
就無法滋養筋骨,再加上男女房事過度,
年老精血衰,或病久氣血衰等,
均容易造成「髓海不足」現象,
長期不僅引起氣血虛,甚至嚴重影響健康。
驅寒保暖 按足三里3穴道
而當有手腳冰冷時,
建議可以多熱敷小腿肚及按摩氣海、關元等穴道,
以便驅寒保暖。
1.足三里穴:
屬足陽明大腸經。
在膝下三寸四橫指,脛骨外一橫指處。
多按壓可以促進腿部血液循環,
更能在寒冬全面提升身體機能。
2.氣海穴:
屬任脈,位在肚臍以下1.5寸處,
為人體元氣匯集的地方,可說是調理人體氣血要穴。
3.關元穴:
屬任脈,位在肚臍以下3寸的地方,
為關藏人體元氣的穴點,
同時也是氣之始、調理氣血的主要穴道。
腹式呼吸 促進血液循環
李郁佳中醫師強調,擺脫手腳冰冷,
首先要學會深呼吸,因為人體氣充足則生血之源充沛。
深呼吸時,保持姿勢端正,深吸氣後吐氣將氣吐盡,
這種腹式呼吸法,不僅可以緩減緊張情緒壓力,
促進血液循環,使體溫穩定,自然手腳就不會冰冷。
另在坐姿上,切記不要養成翹二郎腿的壞習慣,
避免足部循環不良,
造成「腳水腫」或是間接釀成蘿蔔腿現象。
建議平日可多走路、伸展拉筋等,
只要每天運動10至20分鐘,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強化體溫調節能力。
【女中醫建議】:
冬天不論泡腳或是居家泡澡,記得水溫不要太高,
或是可以在水中加些皮膚適用的保濕精油,
避免皮膚的油脂保護層,因為高溫被破壞,
反而產生乾燥等皮膚疾病。
另外,經常手腳冰冷的民眾,
建議可以適量吃一些「溫養補血」食物,
包括人參茶、薑母鴨、桂圓茶、黑芝麻、羊肉等食物,
不僅可讓身子溫暖、改善手腳冰冷,
甚至還可以達到補養身體的好處。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