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Mary
早發性白內障患者已逐年增多,
30歲就罹患白內障的案例
不在少數,
卻常因年紀尚輕
而忽略了白內障的照護與治療。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白內障手術後人工水晶體
錯誤的挑選恐再次傷害
日前一位早發性白內障的陳先生,
因為沒有重視人工水晶體的選擇,
數年後竟發現,
原本的人工水晶體
因進水產生香檳液泡,
且已植入的人工水晶體
已與眼睛組織沾黏,
重新置換恐造成傷害。
原以為手術過後視力
可以重返光明一勞永逸,
萬萬沒想到隨時間經過,
視力再次霧裡看花,
真是得不償失。
50 歲以上民眾常會出現
水晶體混濁的老化現象
白內障是大家所熟知的眼疾,
據統計資料顯示,
年紀超過50歲有60%以上的民眾
會出現水晶體混濁的老化現象。
然而,
隨著年輕人3C產品的使用頻率增加,
早發性白內障患者已逐年增多。
因錯誤使用3C用品
發病年齡下修至30歲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蔡宜佑醫師指出,
相較於近十年門診而言,
以往一個月才出現一位早發性白內障患者,
現在一週就有一位確診,
且年齡下修至30歲,
增長幅度達四至五倍,
實在不可輕忽。
大多數民眾對於
早發性白內障較難自覺
蔡宜佑醫師說明,
早發性白內障患者
會因為近視增加幅度過快,
或晚上眩光,
造成生活困擾才求診,
往往並不知已罹患早發性白內障。
蔡宜佑醫師進一步提醒民眾,
若近視度數以每個月
增長100-150度的幅度,
換眼鏡度數也無法改善,
且視力模糊下降至0.5以下,
已達不能開車的標準,
就有可能是早發性白內障,
應考慮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
早發性白內障患者須注意
為了改善而置入的水晶體品質
早發性白內障患者置入人工水晶體後,
因人工水晶體使用年限較久,
須更加注意。
年輕患者的人工水晶體
需要使用到50-60年,
比年長患者所使用時間更長,
因此更應重視材質及品質。
蔡宜佑醫師指出,
材質不穩定的人工水晶體,
會產生物理和化學變化,
使水跑進人工水晶體中,
產生水泡而再度影響視力,
建議治療前可與醫師多溝通,
選擇品質穩定且不會產生
香檳液泡的水晶體材質。
選擇人工水晶體有助恢復視力,
但也常忽略術後的照護
白內障的治療已經相當普遍,
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有助恢復視力,
蔡宜佑醫師表示,
白內障手術現已縮短到約1小時內即可完成,
傷口小且沒有縫線,
但民眾也常因此輕忽術後的照護。
建議民眾在白內障術後,
傷口尚未癒合前,
避免按壓傷口;
因醫師開刀處不同,
傷口處有可能在眼球上方或是眼尾處,
因此點藥時應拉開下眼皮點入藥水,
即可避免傷口的刺激。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
年輕族群的視力問題不容小覷,
未來的美好人生,
可不能因為眼睛保健不佳而模糊不清。
高度近視須更注意自己眼睛
並且定期檢視力!
建議有高度近視患者、
青光眼或是有視網膜相關問題者,
都應該更加注意自己的眼睛,
定時檢查眼睛視力,
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早發性白內障患者,
更應有鑑於日後使用人工水晶體的時間
謹慎選擇人工水晶體材質,
避免香檳液泡產生,
對於術後視力品質才能安心有保障。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蔡宜佑醫師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吳康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