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煩心的孩子 千篇一律,但智慧的父母 萬里挑一 (深度好文)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8-06-11 11:11
  • 更新:2018-07-17 09:51

煩心的孩子 千篇一律,但智慧的父母 萬里挑一 (深度好文)

(圖/shutterstock)

 

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

村裡的娛樂活動不多,

大人們盤腿坐在炕上打麻將,

我就坐小板凳上寫作業,

成績基本穩定在全校前十。

全村都誇我爹媽運氣好,白撿了個好孩子。

後來我家有了二胎,妹妹學習不太好,

大家擔心她考本科都懸,

我媽仍然一意孤行地執行‌‌“放養‌‌”策略。

結果我妹一路逆襲,

現在模擬考試的名次已經在考入985/211水平。

每次我媽向別人誇耀,說自己特別會帶孩子,

我內心就吐槽,你會啥啊,就會打麻將吧。

後來慢慢讀了一些養育孩子的書,

發現我媽‌‌“農村婦女‌‌”身份的背後,

其實是一個教育孩子的高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好孩子不是打罵出來的。

有時候,村裡的人會說,

我們家的孩子打啊、罵啊都沒有用,

他就是學不好。

我媽說,好孩子不是打罵出來的。

讓孩子做什麼事,要給孩子講原因,

還要和孩子商量著辦。

別人問,

為什麼你帶的孩子不挑食,不用人餵飯?

我媽答,吃飯是她自己的事。

告訴孩子,想吃什麼就和我說,我做給她吃。

不好好吃飯?過了飯點也沒有零食吃,

知道餓了,下一頓就好好吃飯了。

別人問,為什麼你的孩子學習不用你管?

我媽答,學習也是她自己的事。

告訴孩子,每天先把作業寫了,

再看電視,看完睡覺。

不按時寫作業,磨蹭到半夜?

到點了關燈睡覺,第二天交不上作業,

她就知道以後得自覺抓緊時間寫了。

雖然我媽的育兒經看起來簡單粗暴,

但是她能做到耐心地和小孩子解釋每一件要做的事,

讓孩子懂的道理,主動去做,做錯能改,

這並不容易做到。

很多家長,特別羨慕別人家孩子,

想讓孩子學習好、懂事。

孩子表現的不好,家長馬上就生起氣來。

孩子怎麼寫作業這麼磨蹭?

他怎麼一直打遊戲?

他怎麼跟算盤珠子似的,撥一下才動一下?

這麼想著,不好聽地話就直接說出來了,‌‌

“你能不能快點?‌‌”‌‌“我說的話你就是記不住是嗎!‌‌”

家長越是這樣,孩子對家長的反應越是冷淡、遲鈍。

 

(贊助商連結)

 

如何改變現狀?

推薦一本很值得讀讀的書

《忍住!別插手!

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合理安排時間》

這本書正是專門為家長們親身打造的,跟著這本書學習,

家長將改變自己教養孩子的心態,

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模式,

幫助孩子成為獨立地、更夠自主管理時間的人。

書中作者研究了日本和美國父母、學校的教育方式,

將美國教育的一些優勢引入到日本,

提出了一套可行的訓練方法,並出版了一系列書籍。

 

關於時間管理,

家長要知道的三件事

1.時間管理是孩子自己的事

《合理安排時間》這本書的目的是,

讓孩子學會合理分配時間,

上學不遲到,按時寫作業,按時睡覺。

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這麼小,怎麼可能這麼懂事?

這就是家長的問題所在。

管理型的家長,總是把孩子該考慮的事都幫他安排好,

要求孩子無條件無從命令,孩子做不到,家長就生氣。

仔細想想,既然知道孩子年紀還小,

又怎麼能要求他服從這種軍事化管理呢?

這不是更違背孩子的天性嗎?

家長到底是想要孩子聽話、服從,

還是想要孩子能夠管好自己的時間,

成為一個做事有計劃的人呢?

到底哪一種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顯然易見答案是後者。

家長首先要知道,管理時間就和吃飯穿衣一樣,

是孩子自己的事。

家長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這樣,將來孩子就

懂得遵守時間,做一個誠信的人,

懂得管理時間,做一個生活充實的人。

 

2.孩子應該尊重他人的時間

很多家長的口頭禪是‌‌“都是為了你好‌‌”,孩子聽多了也煩。

事實上,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

這個世界不會圍著孩子轉,

讓孩子在小時候就要明白這個道理,

他才不會變得任性驕縱。

孩子有了珍惜他人時間的概念,

就會自發的守時守信。

書里有一個例子,美國的一個媽媽和她 3個孩子約定,

當媽媽坐在椅子上閱讀或是織毛衣,

都屬於媽媽自己的時間。

於是,每次她坐在椅子上,孩子們都懂得不去打擾她。

 

(贊助商連結)

 

3.孩子的時間感與成年人不同

大家都知道,小時候時間過得慢,

年紀越大,越感覺時間飛逝。

所以,小孩子做事沒有緊迫感,

經常毫無意義地打發時間。

童年的悠閑時光對孩子而言是很珍貴的回憶,

家長不必為孩子的‌‌“無所事事‌‌”感到焦慮。

但是家長又想培養孩子的時間感,

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怎麼辦?

答案是慢慢來。

家長要陪著孩子,一起在摸索中成長,

切不可急於求成,以成年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教孩子時間管理,家長能做什麼?

 

(1)加強孩子的時間意識

特別小的孩子沒有時間意識怎麼辦?

志津香給出了兩個特別實用的方法。

第一,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有意識地帶上時間。‌‌

“起床啦‌‌”,可以換成‌‌“7點了,該起床啦‌‌”。‌‌

“快點收拾出門‌‌”,可以換成‌‌

“10點的時候要出門,我們要提前準備好‌‌”。

孩子不認識鐘錶的時候,也可以指著錶針對他說,‌‌

“等短針指到數字6的時候,我們就要吃晚餐啦‌‌”。

第二,在家裡的每個房間都放一個時鐘。

比起電子時鐘,走時針、分針的時鐘

更容易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流逝。

知道某個時間可以做想做的事,

孩子就會更多地去看時鐘。

 

(2)親子共同列清單

家長可以通過引導提問的方式,

讓孩子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

當家長問孩子,今天晚上要做什麼,

孩子可能會說,

想要打遊戲,想要看動畫片,還要完成作業。

家長把這些事都記錄在紙上,然後問孩子,

哪件事是今天非做不可的,哪件事是第二重要的。

這樣,孩子就會主動分析事情的優先順序,

主動給事情排序。

如何沒有時間做所有的事,

就和孩子商量把玩樂推遲。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作用是引導,

讓孩子意識到什麼是最要緊的,什麼是可以推遲的,

切不可命令孩子,為孩子做決定。

 

(3)學會計算時間和分配時間

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估算一下,

一天要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多少時間。

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小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

記錄做每件事情的開始和結束時間,

最後計算出每件事花費的時間;

對於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孩子,

家長可以先讓孩子

預測一下花費的時間,事後再記錄下來,

預測的准,就畫個大笑臉,

預測的不準,就畫一個哭臉,

這樣孩子就對做事花費的時間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學會了計算時間,

孩子就有能力對要做的事進行時間上的分配。

列出放學回家要做的事之後,

孩子就能估算出這些事是不是能做完,今天該做哪些。

 

(4)制定目標,倒推計劃

讓孩子了解要在什麼時候做什麼,準備時間是多少,

孩子才能更好的掌握時間。

孩子動不動就玩過了睡覺的時間怎麼辦?

父母提前和孩子約定好晚上幾點前要上床睡覺,

也告訴孩子,睡前換衣服、刷牙需要30分鐘來做準備,

這樣,孩子在睡前的30分鐘,

就知道該做準備了,不會掌握不好時間。

書里還給出了一個訓練案例,

媽媽和孩子一起籌備爸爸的生日。

在生日前的兩周,就要一起討論、準備禮物了;

生日當天,白天要準備大餐,

還要按時去取預定的生日蛋糕。

通過一起籌備這件事,孩子對於完成一個大目標,

要怎樣去做計劃、按時完成,就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計劃失敗了,怎麼辦?

1.最重要的是溝通

孩子該做好的事沒做好,答應的事沒完成。

怎麼辦?別發火。

看著孩子的眼睛,

慢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孩子作出答覆。

只有心平氣和,才有溝通的可能。

如果一味地朝著孩子發火,

孩子是接收不到正確的信息的。

志津香的建議是,

用商量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問問孩子:

這次不能按時完成一定是有理由的,

可以告訴媽媽嗎?

以後怎樣做才能按時完成呢?

 

2.敢於讓孩子碰壁

讓孩子知道,這是他自己的時間,需要自己管理。

如果自己不守時,那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書里給出一個案例,

一個媽媽每天早上都要催促孩子們起來上學,

孩子總是磨磨蹭蹭,出門的時候手忙腳亂,

媽媽天天喊著‌‌“快點!要遲到了!‌‌”絲毫沒有作用。

這一天,媽媽對孩子們說,

媽媽再也不催你們快一點了,

但是每天早上8點準時開車出門。

結果第二天,孩子還在磨蹭,媽媽卻在8點真的開著車走了。

這下,孩子們知道不守時的後果了,連學校都去不了了。

這之後孩子們就再也不用媽媽催促,

開始主動收拾,在8點前準備好一切,等待出門。

 

3.結合孩子的特點,調整計劃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

不能順利完成書中的練習。

這時候,就要家長認真了解孩子的情況,調整計劃。

比如說,孩子天性好動,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那麼在制定寫作業計劃的時候,

父母可以提議孩子,每隔15分鐘休息一下。

只要父母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

總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完成計劃。

 

(文章來源)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