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為什麼以前學的英文,明明在過去是個 技能,在這個時代也算是個技能,目前在市場上卻不值錢了?語言,不再吃香,什麼技能才吃香?「技能」在市場上,說穿了就是一種「工具」,而工具的定義,就是一個能完成工作的器具。
文 / 艾兒莎
市場上,技能 就是工具認清工具,擺脫 低薪
除了上述幾項因素外,我認為「技能」在市場上,說穿了就是一種「工具」,而工具的定義,就是一個能完成工作的器具。想到這裡,不禁打個冷顫,因為我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新聞與各種科技新訊都在強調AI人工智慧、機器人將如何快速取代人類完成工作的角色。前陣子,李開復還出書探討這些問題的可能與危機,馬克.祖克伯甚至在現場關閉測試AI的直播,因為在測試過程中,機器人自我學習的程度已超乎預料。如果你還沒清楚認知到自己的工具為何,或是到底能有什麼工具,那根本就快被市場淘汰了,最後你只能以極度低廉的交易跟資方或市場交換報酬。所以,低薪,真的只是剛好而已。
工具 以稀為貴,市場決定它的價值!
工具如果是一個用來完成工作、解決問題的器具,當市場上只有少數人擁有這項工具時,它肯定會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我父母那年代的「英文能力」就是市場上少有的。但如今市場上充斥這項工具時,「削價競爭」是絕對無法避免的。透過這些例子,應該就能明瞭,你擁有的技能會在市場上失利,跟你本身和能力沒有太大的關係,反而跟「市場」比較有關。我們控制不了市場,但若想通這份技能「目前」在市場上擁有的價值,就可以想想應變之道了。
我提倡的方式就是發展「二技之長」
技能本身一定還是有市場需求,但當它開始供需不均、又被貶值去做交易時,就只剩兩條路可選了:
1. 加重該工具的強度。
2. 加深使用該工具的技能與方式而產生的第二技能。
第二項即是我強調的「二技」。就「我與英文」這個例子來看,加重它的強度,或許就能找到利基市場——小眾且需要高程度英文的客群。所以我從實踐大學畢業後,或許可繼續以各種方法加強英文能力,甚至去考更好的外文系學校。但就個人興趣取向而言,我對英文並無特殊熱忱,更不想從事翻譯、口譯、語言研究、文學等以英文為主要活口工具的職業,所以這不會是我的選擇。
而且,這種單一技能的深度訓練,與「特定領域頂尖人士待在大眾市場裡」的可能性極低,以及「機器快速翻譯、人工學習智能崛起」的未來趨勢,都是相違背的。所以,開啟「二技之長」的培養與訓練,絕對較能在市場上以「投資的時間、成本、風險」都相對低的關鍵獲勝。
結合英文與網路社群工具 獲得海量、跨界資訊
並非選擇「專精二技」才是絕對正確的道路,但如果跟我一樣不想選擇「專精目前擁有的技能」,又不敢完全棄之,這是可以採取的變通策略。所以,必須擁有第一技能的基礎,否則一切將淪為空談。如果我有基礎的英文能力,加上非常擅長使用社群網路、搜尋引擎,便能讓我在寫一篇文章時,得到更海量、甚至跨界的資訊。可別小看這個資訊量,它能讓我輕易挖掘到很少人知道的某一名菲律賓、愛爾蘭、南非的年輕人在社群貼文中的想法,更能引導我到一處連聽都沒聽過的小鎮熱門論壇內,瞭解當地人正在討論的議題。
清楚自己目標在哪 雙重技能發揮最大功效
對我來說,這直接輔助了我在經營的文章內容,讓它們更加多元化、有趣,進而產生更高的價值。所以,就我而言,應以「明確增進自己的行銷、社群能力(二技)」為目標,而非去補習、精進我的英文能力。很開心我這樣做了。如此一來,我不但能完成兒時夢想,當個有讀者的作家,也不會跟媽媽嚇唬我的下場一樣,餓死自己。
更多職場面面觀,好文推薦你:
- 職場現實面:台大畢業 又如何,工資和 能力高低無關!告訴孩子:該關心的不是「薪水」,而是「身價」!
- 女人,一生都別放棄工作!為了自己好,千萬別把男人 當妳的「飯碗」…
- 研究顯示:7成的人工作「不是為了錢」! 為了五斗米折腰,原來是少數啊…
- 別再用「命」賺錢!當加班已成常態,你的公司 能養你到老嗎?職場經驗:3種公司,遇到了 盡早提離職!
- 【薪資 vs.職位】職業生涯規劃師:8成以上的人在跳槽時,根本沒有想清楚!
本文摘自《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作者:艾兒莎、出版社:方智
( 圖:愛兒莎 Instagram / 責任編輯:J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