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換季皮膚乾又癢 喝綠豆、銀耳2甜湯止癢

 

作者:洪毓琪

 

春夏之際,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的天氣,

不僅容易引起感冒病毒上身,

就連皮膚也變的乾燥敏感,

連帶而來的脫屑、發紅等問題,

更是讓人忍不住想大肆撓抓一番!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中醫師表示,適度飲用「綠豆西米露」、

「銀耳桂棗飲」2滋補飲品,

就是潤燥、止癢的不錯選擇!

 

春夏交界皮膚乾又癢?

當心是「風邪」作怪!

陳潮宗中醫師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

皮膚搔癢分為「實證」和「虛證」,

和「風邪」相關。

何謂「風邪」呢?

人體的中心部位平常就會產生熱能,

並把熱排出體外。

一旦氣溫遽降,

身體表面感覺到外面的冷空氣,

便會使得皮膚或毛細孔收縮,避免熱的釋出;

兩相衝突下,生理功能就會紊亂失衡。

這種氣溫或氣壓降低的狀況,

就是「風邪」的一種。

 

風邪怎麼會造成皮膚搔癢不適?

陳潮宗中醫師指出,

中醫有一說法:「風為百病之長」,

意思是指「風邪」會引領其他邪氣如寒、

濕等入侵體內,產生各種疾病。

風性開泄,風邪在中醫觀點屬於陽邪,

易搏於肌表,故搔癢生在頭面部,

甚至延及全身。

 

風邪型搔癢分2類!

中醫對症調理助改善

尤其是,春季天氣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

倘若,未適度添加衣物、做好保暖,

相當容易導致風邪入侵,

引起「實證」中的「風熱」、「風濕」

2類型的皮膚搔癢症狀;

使皮膚出現一下這裡癢、一下又那裡癢,

癢無定處的窘境。

 

 

 

類型1/風熱型皮膚搔癢

風熱型皮膚搔癢好發於春夏交界之季,

通常為突然發生。

症狀為皮膚搔癢呈現全身性分佈,

有紅色丘疹、團塊或部分融合成一大片;

遇熱搔癢加重,遇冷則減緩,

皮膚會有灼熱感。

治則應以疏風清熱,解表止癢為主,

建議以銀翹散調理。

 

類型2/風濕型皮膚搔癢

此類型者,

皮膚搔癢症狀好發於濕氣重的長夏季節,

多見於青壯年。

多因飲食過多油脂、刺激性食物,

或常吃冰冷食品,使體內蘊藏濕氣;

再復感風邪,則風濕相搏為患,

風盛則癢,故搔抓不止、濕盛則起水皰。

 

臨床症狀主要為皮膚搔癢,

搔抓後起水皰、丘疹,

滲出組織液致使皮膚變為糜爛。

治則應以健脾利濕,疏風止癢為主,

建議以十味敗毒湯調理。

 

防搔癢症狀惡化!

當心「4不」飲食要點

除了提出風邪可能引起的2種搔癢類型,

以及建議調理方式外,

陳潮宗醫師同時也針對症狀發作期間的日常飲食,

提出「4不要點」,

提醒大家應盡可能加以忌口,

以免導致搔癢、紅腫等不適症狀更為加劇。

 

【4不要點】

 

要點1:

生冷、燒烤、油炸食物等易對人體帶來負擔

及刺激的食物皆不建議食用。

 

要點2:

中醫認為的「發物(易引起上火、過敏、

或令舊疾復發、新病加重的各種食物)」

在患病期間也應避免,

甚至連發酵類食品在患病期間也不可以碰。

譬如,動物內臟、熱性水果

(芒果、荔枝、榴槤)、酒精性飲料等。

 

要點3:

蝦蟹等容易產生過敏原,

使人體發生過敏反應的海鮮,

也會導致病情加重,需特別當心。

 

要點4:

具刺激性的食物,

如辣椒、薑和蒜等調味品,

都會引起上火現象,加重便秘等熱毒症狀,

不利於病情康復。

 

舒緩皮膚搔癢不適!

中醫推2止癢甜湯

 

 

至於平時保養,則建議不妨

可多吃些有助「滋陰養血」食物及藥材,

來加強氣血能調和、促進末梢的血液循環,

進而達到改善皮膚乾燥問題的目的。

例如,黑木耳、櫻桃、葡萄、番茄、

雞蛋、牛肉、牛筋、豬腳筋、雞爪、

海帶、紫菜、黑芝麻、核桃等食材;

或是,中藥中的阿膠、熟地、當歸、

何首烏、枸杞子、山藥、丹參、

紅棗等藥材,就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陳潮宗醫師也特別設計了2道

有助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潤燥止癢作用,

適合發作期間食用的中醫藥膳食療,

提供給患者做為平時調理、

舒緩的飲食選擇:

 

★綠豆西米露

材料:

綠豆100公克、西谷米50公克、

糖1湯匙(視個人口味增減)。

 

做法:

1.綠豆用水浸泡1小時;

西谷米以常溫水略為清洗,瀝乾備用。

2.將綠豆放入鍋內,再加水蓋過綠豆,

用大火煮開。

沸騰3分鐘後,轉小火,熬上1小時,

加入糖調味。

3.另取一鍋加水煮開,

倒入西谷米(水的量是西谷米的1倍左右),

煮沸後轉小火,邊煮邊攪拌,以避免沾鍋。

4.等到西谷米呈透明狀時,用篩子濾掉水,

放到冰水中冷卻;

再把水瀝乾,

倒入置涼的綠豆湯中即可食用。

 

作用: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銀耳桂棗飲

材料:

白木耳20公克、紅棗30粒、乾百合40公克、

茯苓40公克、桂圓40公克、冰糖適量。

 

做法:

1.白木耳洗淨、泡水,去除蒂頭;

紅棗洗淨去核;乾百合洗淨泡水備用。

2.將所有材料加適量清水煮滾,

再轉為小火煨煮,最後冰糖加入後攪勻,

即可食用。

 

作用:

滋陰補血、去濕潤燥止癢。

 

【中醫師小叮嚀】:

除了適度食用上述2款甜湯來調理外,

陳潮宗中醫師提醒,

日常生活保養更是不能馬虎!

應加強維持皮膚滋潤,

並減少角質層的水份及脂肪散失。

洗澡時避免使用肥皂,

以及使用太熱的水洗澡,

並盡量減少沐浴之次數,

以免水分及脂肪因熱而過度流失。

 

 

 

此外,為了避免皮膚水分的蒸發,

應當提高室內濕度,

尤其用冷氣機時可使用加濕裝置,

或在室內放置一盆水,

以保持室內溼度並降低溫度。

倘若,皮膚真的非常乾燥,

不妨可適度敷用一些油性化妝品或乳液,

形成一層薄膜,防止水分蒸發,

來達到滋潤、改善皮膚乾燥症狀的目的。

 

本文由 華人健康網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