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買房買車都很方便,
錢不夠沒關係,貸完款可以慢慢還。
不過,這貸款裡面的學問可不少。
最近,最近《得到》上有一篇文章,
就是在探討這個問題,分享給大家!
買車買房,首付越少越划算
比如,我們就經常會面臨下面這種情況:
年輕人買房有的父母很疼子女,
為了減輕兒女的壓力,
往往都會幫忙多拿出一些首付錢。
再比如,你去買車的時候,
總是想一次性全款付清,
而平時信用卡帳單卻喜歡用分期還款。
你的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怕麻煩。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錯誤的付款習慣
害自己花冤枉錢
單純從財務角度出發,
上面的這兩種做法完完全全錯了。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反過來,
買車、買房分期付,
而且首付達到標準就行,不是越多越好,
而信用卡帳單則要一次性還清。
道理其實不難理解。
大家都知道,一張鈔票的面值是固定的,
但背後有隱性成本。現在這種經濟態勢之下,
錢不管存在銀行或是放在保險櫃,
都會隨著通脹而貶值。
甚麼是機會成本?
如果你有 10 萬塊錢,
有三種投資讓你去選擇,
一種是養雞、一種是養豬、一種是種楊梅。
養豬能賺 3 萬,而養雞隻能賺 2 萬、
種楊梅只能賺 1 萬。那你顯然會養豬,對不對?
而養豬的實際成本是多少呢?
你可能會回答,就是我投資進去的10萬塊錢啊。
其實啊,成本應該是12 萬,
因為養雞和養豬,兩個機會你只能選擇一個,
為了賺3萬塊錢,你投入的不僅是 10 萬塊的原始成本,
還放棄了養雞賺 2 萬塊錢的機會。
在你有多種選擇的情況下,你選擇了其中的一個,
而餘下選擇中最好的那一個,其實就是機會成本。
房貸車貸善用機會成本
買房買車可以全款,也可以付一部分。
它的機會成本是什麼呢?
就是它在其他的地方能夠賺到多少錢。
從這個角度去說的話,
你最好就不要讓爸媽多出首付錢,
因為房貸可能是所有長期貸款中,
利率最低的一種。
五年以上的房貸,大約也就在 4 %上下。
投資收益率超過 4 %
就會比繳房貸更划算
假設你和我都要買一棟 100 萬塊的房子,
你選擇首付 50 萬,而我選擇首付 30 萬,
就相當於,我手上比你多了 20 萬塊錢,
這筆錢的機會成本利率是 4 %。
而我只要拿著這20萬塊錢去投資,
收益率在 4%以上,那我就在財務上
就做了一個比你更划算的決定。
你看,現在網際網路金融這麼發達,
做個收益率超過 4 %的投資,應該不難吧?
3 條機會成本原則
最聰明的選擇
推而廣之,所有的消費和投資行為,
在風險和流動性基本對等的情況下,
都可以依據這一條機會成本原則
去衡量不同選擇的合算程度。
這裡面有幾條原則,分別是:
1、高利率的貸款,比如信用卡分期付款,
除非碰到緊急情況,否則就儘快還掉;
2、低利率的貸款,比如房貸等,
數額越大,還款時間越長越好;
3、免息的零利率貸款,比如買車的時候
有零利率車貸,信用卡免息等,用足時間不用客氣。
時間成本也必須衡量
當然了,還有最後一點得提醒一下,
那就是除了上面提到的機會成本,
還有一個成本,那就是時間,簡單說就是“麻煩程度”。
每個人的時間成本不一樣,有的人一小時賺 100 塊錢,
有的人一小時賺 1000 塊錢,
每一個人的選擇也自然就會有所不同。
對於那些有足夠多的錢、只是怕麻煩的人來說,
一次性付清未嘗不是個好選擇。
最重要的是,做決策的時候,
你得綜合考量各方面的成本,權衡利弊,
最終做出理性決策。
上面跟大家分享的文章,
是《得到》摘自網路專欄【吳曉波頻道】─
(首付最低 20 %,你偏要付 50 %,其實是虧本生意)
在 APP 裡還有音訊可以用(歸小無撰稿、傑克糖講述),
像我一樣利用上下班途中,戴上耳機多聽各方說法,
也是一種做功課的方式喔!
學會使用機會成本
你可以避免很多錯誤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