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肝火大易傷身!
中西醫對肝的觀點迥異,
現代醫學談到的肝,是指單純的器官。
而中醫所說的「肝」,
更包含人體的消化道、代謝吸收、荷爾蒙分泌、
神經系統等範疇。
中醫師表示,想要成功養肝、護肝,
應先從降肝火著手,而適度食用有助解熱清肝的百合、
白菜等食材,就是不錯的選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周宗翰表示,中醫與西醫最大的不同是,
中醫在治療上往往看的是整體。
就以中醫所談的五臟,包括:
肝、心、脾、肺、腎來說,與現代醫學的肝臟、
心臟、脾臟、肺臟、腎臟五種器官(organ)
就大不相同。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中醫看五臟!肝主疏通生發
中醫所謂的五臟是「藏象」的概念,
「藏象」就是將人體的生命現象用「功能系統」來分類,
與現代醫學主要用「器官組織」劃分大相徑庭。
其中,中醫認為,肝的功能系統主要為負責人體疏通、
生發、升散等作用;若以現代醫學角度來看,
上述作用則泛指消化系統的蠕動、分泌與吸收、
水分的新陳代謝、血液的運行、
女性的月事與賀爾蒙分泌穩定、以及情緒的控管等。
中醫理論中,
肝所負責掌管的人體作用和對應西醫認為的器官,
則和大腦的邊緣系統、下視丘與腦下垂體,
以及肝膽消化分泌則較為相關。
簡單來說,中醫指稱的肝這個臟腑涉
及了現代醫學的神經、精神、內分泌、消化、
生殖、乃至於免疫等諸多系統的功能,
其中又以自律神經與內分泌功能最為主。
中西醫大不同!肝火旺≠肝功能異常
上述可知,在中醫診斷中,常可聽聞「肝火過旺」、
「肝火大」與健檢報告中的肝功能指數
GOT、GPT升高無關。
而坊間俗稱的「爆肝」,也不等於「肝臟發炎」,
除非本身有肝炎帶原,
否則肝火與肝功能異常沒有絕對的關係,
不過其卻可能是導致肝功能惡化的主要因子之一。
事實上,中醫所謂的火,
指的是體內「促進機體功能活動的能量」。
當體內的火若太大,失去控制或造成傷害,
就成了病理性的火。
例如,「肝」臟腑的機能過度亢進,
影響正常生理,就稱作「肝火」。
小便偏黃狂冒痘?當心「肝火過旺」
不過,究竟哪些原因會導致肝火的產生呢?
對此,周宗翰中醫師指出,
「肝火」的生成通常與壓力,
或是過度亢奮的情緒有關係,特別是熬夜,
更是導致肝火過旺的重要因素。
一旦肝的機能過亢化作「肝火」,
就會導致人體出現一連串的內分泌失調
與新陳代謝不平衡問題;
患者在臨床症狀上,更常會伴隨有頭痛、眼紅眼屎多、
口乾口苦、冒痘痘、肩膀僵硬、胸悶心煩、
躁熱、小便黃熱、便祕,月經不調,
或睡眠品質不佳等問題。
保肝有一套!中醫3原則助養肝
周宗翰中醫師強調,想要避免「肝火過旺」發生,
除了避免壓力來源、適度抒壓外,
日常生活中更應謹記下列3大保健養肝原則,
才能成功達到護肝、護健康的目的。
原則1/充足睡眠避熬夜
平時盡量不要超過11點半睡覺,
若真的非不得已需要熬夜,
當日晚餐應避免食用可能還有防腐劑、
重口味的泡麵等加工食品,
以避免再讓肝臟產生更多的負擔。
需要注意的是,熬夜行為偶一為之,
雖說對人體健康危害不大,但若長期都處於熬夜狀態,
人體能量透支到一定的程度時,就容易造成陰陽失衡、
陰虛火旺,導致口乾舌燥、口臭口苦、眼睛酸澀,
紅腫發癢等不適症狀產生。
本身肝臟有問題的患者,更加重肝功能的惡化,
不可不慎!
原則2/飲食清淡少加工
減少吃火鍋料、滷味、油炸物等高度加工食品,
盡量選擇蒸煮烤拌等清淡無負擔的料理,
並多加攝取黃、綠色蔬果,隨時補充水分。
原則3/規律運動保健康
適度的活動有助穩定人體新陳代謝、
維持肝解毒系統的正常運作。
而其中能提升人體心肺功能的慢跑、
韻律操等有氧運動,就是不錯選擇。
動手做護肝2料理!白菜百合降肝火
周宗翰中醫師也設計了2道以白菜、蘆筍、
百合等有助滋陰、清熱降肝火的食材入菜,
製作簡單兼顧美味的「悶白菜」、
「百合炒蘆筍」藥膳食補,
適度食用不僅有助調整體質,
更有輔助改善虛火現象的作用。
★悶白菜
份量:3-4人份。
材料:白菜800公克、紅棗3個、生薑3片。
作法:
1.白菜洗淨、蜜棗去核、生薑洗淨切片備用。
2.一起與生薑放進鍋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
(10碗量),大火滾沸後,改為文火煲1個小時。
3.依個人口味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
效果:
白菜,滋陰清熱,
能調理睡眠不足導致的陰虛火旺現象;
生薑、紅棗可以補充流失的元氣,調和人體營衛之氣。
★百合炒蘆筍
份量:2人份。
材料:百合1粒、紅椒1小段、蘆筍1小把、鹽1小匙。
作法:
1.百合洗淨、剝瓣;蘆筍去粗頭、洗淨、切小塊;
紅椒洗淨、切條狀備用。
2.熱油鍋,將蘆筍、紅椒入鍋炒,待蘆筍炒熟後,
加入百合、鹽,炒至百合呈透明狀即可。
效果:
百合,能滋陰安神;蘆筍,清心降火;
一同食用,有助改善熬夜所引起的陰虛火旺問題,
舒緩眼部乾澀不適。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