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名號響亮,現代人幾乎都聽過。
雖然這個疾病如此有名,
但大家真的認識它的真實模樣嗎?
甚至有人會懷疑,「糖尿」的意思
是尿裡面含有過高的糖份,那有很嚴重嗎?
接下來我們就用幾張圖,
迅速但確實地了解第二型糖尿病為何是厲害的健康殺手,
增加心臟病發作機會,還會讓腎臟衰竭、
神經病變、視力變差、破壞很多器官。
血糖高的早期症狀
第二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
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血糖過高。
而最可能讓患者注意到的早期症狀是所謂的「三多」:
喝多、吃多、尿多。也就是說,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覺得口渴、口乾,
一灌就是好大一杯水。
同時尿尿也很多,胃口大開吃的更多,
不過人看起來還變瘦了!
血糖更高時的症狀
如果血糖愈來愈高卻不自知時,
後來患者會容易覺得疲累,
看東西時發現視力好像變差。
有些人則容易頭痛,
或發現傷口(尤其是腿部傷口)不容易癒合。
有些患者則是因為反覆的泌尿道感染,
尿尿很痛而到醫院求診;
有人總覺得皮膚很癢,
在皮膚科就診時發現反覆有黴菌感染。
血糖很高也容易影響到患者的性生活。
女性患者的表現是陰道乾澀,
高達七成的糖尿病男性患者則會不舉。
什麼是糖尿病?
所謂的糖尿,也就是尿裡面含有過高的糖份,
是糖尿病其中的一個「症狀」,或說結果。
糖尿病最大的問題是,
糖尿病患者體內要把碳水化合物
轉換成能量的效率很差,
導致血液裡面的糖分升高。
我們每天進食是需要讓身體把食物轉換成能量,
支撐自己活下去。在正常狀況下,
我們進食後消化道能分解碳水化合物,
產生的葡萄糖進到血液中。
這時胰臟分泌胰島素進到血液,
胰島素就能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
轉換成肌肉或細胞的燃料。
罹患糖尿病時,
代表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不靈敏,
即使胰島素出現在血液中,
細胞依舊無動於衷,
無法讓血液中的糖進到細胞內利用。
這時糖分都留在血液裡,
因此我們說這種狀況是「高血糖」。
剛開始出現這樣問題時。
胰臟會更努力分泌胰島素,
期盼細胞多多利用,
但時間久了之後胰臟也累了,
很難再釋放出更多的胰島素,
血糖也就更居高不下。
為什麼血糖高是不好的?
高血糖時首當其衝受傷的器官就是全身上下的血管,
沒辦法,血管鎮日泡在糖水裡,會導致很大的問題。
然而當血管受損,就會帶來更多的器官損壞。
高血糖讓我們的血管裡有愈來愈多斑塊堆積,
血流速度變慢,甚至產生血塊,血管逐漸變硬,
接下來找上門的就是突然心肌梗塞,狹心症發作。
因此糖尿病患者容易因心血管疾病問題而猝死。
常見的高血糖併發症
高血糖常見的併發症是腎臟、眼睛、和神經病變。
這幾個器官都內含有豐沛的小血管供應營養與氧氣,
因此當血糖高傷害血管後,就容易受傷。
幾乎現在有一半的洗腎患者
是因為糖尿病而引起腎臟衰竭的,
可惜的是,這點常常被謠傳說
「就是吃糖尿病的藥、打胰島素後才會洗腎啦」。
其實沒有好好控制血糖,
才是讓腎臟惡化的元凶。
眼睛問題也是,
視網膜的血管在高血糖的影響下會變得脆弱,
反覆出血、膨大,讓患者視力逐漸變差。
最容易受傷的神經位在遠端,
像手指、腳趾頭這些地方會覺得麻麻的,
或有針刺感,
有人覺得好像一直有螞蟻大軍爬過,超不舒服。
這些血糖高帶來的器官受損都是難以回復的!
糖尿病不是癌症這樣的絕症,
但有時真的很難纏,會大幅影響生活品質。
爸媽都糖尿病,那我不就完了?!
年齡、性別、種族、家族史
這些是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
是老天發的牌,不能改的。
雖然說年齡超過 45 歲,
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身為亞洲人,
都是容易罹患糖尿病的危險因子,
但我們還是能用健康生活方式降低自己血糖變高的機會。
若家人有糖尿病問題,成年後最好接受篩檢。
(家人有第二型糖尿病,會遺傳給我嗎?)
那些人容易得到糖尿病
● 體重過重,腰圍太寬
● 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
● 抽菸
● 吃太多紅肉及加工類食物
● 吃太多甜食
以上幾個都是讓人容易罹患糖尿病的危險因子,
因此當要控制血糖,我們得控制體重,
儘量多活動,戒菸、不要吃加工食物或過多紅肉,
並克制甜食攝取。
罹患糖尿病後,該怎麼辦?
記得要從飲食、運動、藥物三分面下手調理!
飲食的部分請別急著吃補品,或買健康食品,
你可以先閱讀「必看!15種與死亡最相關的飲食陷阱」,
了解多數的飲食問題出在「吃太少健康食物」,
趕快想辦法多攝取天然的蔬菜、
水果、全穀類、奶類、與魚類吧。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不管是肌力訓練或有氧訓練,
都能增進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讓細胞更能使用胰島素,愈能降低血糖。
你可以看「練骨質?練平衡?練心肺?
運動功效大不同」
與「在家運動指南」,開始動起來。
如果醫師建議用藥物控制血糖,
該吃藥的時候還是要吃藥。
糖尿病藥物機轉很多樣化,
有的可以減少腸胃道吸收澱粉,
有的能增加細胞的胰島素感受性,
有的刺激胰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
或減少胰島素分解。
如果胰臟已經失能,
也得用針劑的胰島素治療。
當然你還得放鬆心情,
不然壓力會讓你的血壓和血糖居高不下。
在家要依照醫師建議,定期自我檢驗血糖!
才能知道血糖控制的好或不好喔!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ㄆㄆ)
【想看更多,歡迎追蹤我們】
- 照護線上網站:https://www.careonline.com.tw/
- 照護線上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reonlinetw/
- 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me/R/ti/p/%40careonline
【猜你還想看這些】
- 名中醫掛保證:教你 4 件事,天天幫保養 子宮 ,一個禮拜後氣色真的不一樣!
- 女性「更年期」期間,必須「這樣吃」才能安全度過!(40 - 55 歲的女性朋友必看!
- 9種「超過 40 歲女性每天都要做的小運動」 堅持下去,身體狀態能恢復到 28 歲 !
- 「一根吸管」就可以矯正姿勢、改善你長久的腰痠背痛!
- 自己的關節自己救!內外後,3 個方位判斷你的「膝蓋痛」,病因是什麼?(內附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