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明明睡滿8小時,一早起床還是覺得累,
或沒做什麼卻總是感到疲勞,注意!
你可能已經患上慢性疲勞症候群,
快檢視自己有沒有這些症狀。
精神不濟=慢性疲勞症候群?
人體經過激烈運動、過度憂慮等因素,
會覺得勞累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尤其是在經過休息後,
短時間就能恢復的人不需要太緊張,
這並不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但,如果你出現長時間不明原因的疲勞,
導致自己的活動力比以往還要低 50%以上,
那就要小心了!
慢性疲勞症候群可能已經找上你...
(贊助商連結)
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美國醫學界在 1988 年將這種長時間倦怠,
又沒有辦法找出正確病因的情況,
定義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醫生們猜測,可能是因為長期處於緊張、
工作壓力、生活忙碌、精神過度憂慮…等原因,
讓身心的壓力都超過負荷,
而引發的一連串反應和症狀。
慢性疲勞症候群經常突然發病,
例如:非常疲勞、生病發燒…等,
去看醫生時,只檢查出可能是感冒引起的,
但吃藥後卻都沒有好轉,
這樣的情況時好時壞持續半年以上,
打亂了自己的生活步調。
另外,慢性疲勞症候群常伴隨著身心症狀,
例如:憂鬱症。
確診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標準很嚴謹,
不是稍微覺得累就成立,
不過,如果你符合以下症狀,
就要趕快尋求專業醫生的協助。
主要症狀
長達半年以上,持續覺得疲憊,
經過休息後,還是沒有辦法緩解。
沒有因為其他疾病而造成的慢性疲勞,
例如:癌症、內分泌失調、紅斑性狼瘡、
第一型糖尿病、僵直性脊椎炎、其他感染症…等。
累到活動力比正常狀態還要低 50%以上。
次要症狀(以下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
輕度發燒,看醫生吃藥後依然沒有好轉。
沒有原因的全身肌肉無力。
比以往怕冷。
喉嚨痛或是吞嚥困難,總是覺得有異物卡在喉嚨。
脖子、腋下…等有淋巴結部位,不明原因的疼痛。
經常感到頭痛或肌肉痠、痛。
經過一段時間的勞動或動腦後,經常會感到全身疲勞。
性生活後超過 24 小時還是覺得疲倦。
不明原因,沒有發炎的關節部位疼痛。
認知功能障礙或身心症狀,
例如:健忘、睡眠障礙、注意力不能集中、
易怒、經常覺得憂鬱、特別敏感…等。
經過自我檢視後,
發現符合 3 個主要症狀和 6 項次要症狀,
表示你可能已經有慢性疲勞症候群,
要趕快尋求醫生幫助,除了藥物治療,
還可以搭配以下 6 個方法,來舒緩疲勞。
6 大緩解症狀方法
1. 運動
現代人大多動腦不動身體,大腦過度使用,
神經細胞會消耗大量的氧氣,造成不平衡的疲勞,
所以,規律運動很重要,
不管是透過重訓、有氧都有幫助,
他們讓你有足夠的體力,接受更多挑戰。
每天至少 30 分鐘可以平均分配,
不要覺得壓力大,其實生活中就能做起,
比你想像中更加簡單,
例如:一有空就起身走走;
中午走路到遠一點的地方用餐;
改搭大眾運輸工具…等,
以上都是很容易能做到的運動喔,
忙碌的你,別再用沒時間當藉口啦!
2. 飲食
三餐定時定量,並且注意飲食均衡,
少吃精緻食物,例如:速食、甜點…等,
維持自己的標準體重,
也可以多吃綜合維他命,
補充平常吃不到的營養素。
3. 充足睡眠
精神科醫師強調,
充足的睡眠是減輕身體疲勞、
精神提勞最有效的方式,
正常情況下要睡滿 7~8 小時,
如果經常睡眠不足,
可以固定在隔天午休時小睡一下,
但最好別超過半小時,維持睡眠質量。
4. 泡澡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屬於人體的自律神經,
當交感神經較活躍時,
心跳會加速,血壓也跟著上升,
此時身體處於興奮狀態,
但副交感神經較積極活動時,
心跳會變慢,我們的情緒也會更穩定。
而泡溫水澡就是讓副交感神經更活躍的方式,
建議一次泡 20~30 分鐘,
水溫在 38~39 度最有效。
5. 釋放壓力
慢性疲勞症候群經常伴隨憂鬱症…等身心症狀,
所以,感到壓力時千萬別不抒發堆積在心裡,
試著向家人、朋友或專業的心理諮商師,
說出自己的煩惱,找到情緒支柱,
會讓心情舒服一些,也更有精力繼續往前邁進。
6. 戒菸酒
長時間抽菸喝酒,會讓身體吸收功能變差,
營養進不來還會間接導致多種神經性傷害,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快戒了吧!
7. 好發族群
經過統計,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
大多是上班族,而且落在 40~60 歲之間,
尤其女性發生的機率比男性多了 2~4 倍,
因為長期工作、家庭壓力,
導致作息不正常而引發症狀。
看完這篇,懷疑自己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
就趕快去看醫生,早日確診才能及早治療,
尤其目前沒有消除疲勞的特效藥,
醫生只能給予症狀緩解的藥物,
所以,還是要依靠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來改善,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還自己一個精神飽滿的人生!
本文由 WorldGym Blog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ㄆㄆ)
【猜你還想看這些!】
- 口臭、疲勞、肥胖…都是因為身體太「濕」...中醫師吳明珠:這些食物都是排濕高手!
- 11點還沒睡,錯失「養肝」時機!中醫師:熬夜常按5穴位,養肝血、消疲勞...
- 橘子助排便 搭配這個一起吃,還能消除疲勞
- 夏日蔬果巧吃「秋葵」,強腎補虛消疲勞
- 濕氣纏身 病就多!常覺得累,小心生大病了,再不「除濕」,睡再久也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