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進一步 探討債券與利率之關係
Fed 升息代表景氣佳,股市通常會上漲
Fed 降息代表景氣衰退,股市通常會下跌
而這篇要進一步討論債券與利率的關係
讓大家在升降息階段時,可以多一種投資選擇
♘ 2019 正式發車 ! 點此加入全新 Line@ 「理財自強號」
債券是固定收益產品
殖利率怎麼會變呢?
有許多對債券不熟的朋友
不太能夠理解債券既然是固定收益產品
購買債券的殖利率(報酬率)怎麼會變呢?
假設米國 10 年期公債票面利率為 2 %
如果投資人以平價買進公債,並持有至到期
報酬率不就是 2 %嗎?
答案是「對」!殖利率就是 2 %
在此案例中,殖利率的確不會變
升息將產生套利空間
投資人降價 求售公債
然而身為一位追求效用極大化的決策者
當然不能忽略機會成本的損失
如果投資人買入公債後,央行突然升息至 3 %
進而使市場利率同樣上升至 3 %,此時市場將產生 1 %的套利空間
有多少人願意繼續死抱著手中的公債,領著 2 %的報酬
而不會去追逐市場中,其他較高報酬的產品?
當無數的人都想賣公債、買其他金融產品時
自然只能將手中的公債,降價在市場售出
公債的價格就會因此下降
所以升息會導致債券價格下跌
央行升息→債券價格下降→殖利率上升
央行降息→債券價格上升→殖利率下降
而承接這些公債的投資人,用比較便宜的價格
在市場買入這些票面利率 2 %的公債
公債的到期殖利率,就會高於原先的殖利率 2 %
(假設票面利率 2 %的公債價格為 100 元
以 100 元買入此公債,殖利率就會是 2 %
而投資人用 95 元買入此公債,因為買入價格下降
殖利率就會上升,因此殖利率會大於 2 %)
在這個案例中,殖利率就改變囉
市場中的公債價格,理論上會一直降到
買入這些公債的殖利率與市場利率相同,套利空間消失時
所以當
央行升息→債券價格下降→殖利率上升
央行降息→債券價格上升→殖利率下降
升息 → 債券價格跌
應避免持有公債
死抱著手中報酬率 2 %的公債
不僅會錯過市場高達 3 %的利率
還要眼睜睜的看著手中的公債價格下掉
愈看愈搥心肝
所以當我們知道央行升息時
所以除非打算買進後持有至到期
否則就應該盡量避免持有太多債券部位
以免買進債券後,價格直直落
升息應多買股及高收益債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央行升息代表景氣轉強
優良的經濟環境,有助於投機級的公司違約率下降
在信用風險降低的情況下
將對高收益債券(垃圾債)的價格產生支撐
此時債券部位中的高收益債比例應提升
將有助於整體資產績效表現
所以升息應該多買股及高收益債
兩者的投資方向一致(相關性高)
♘ 加入我們的 line@,快速取得台股第一手資訊
降息 → 債券價格漲
應多持有公債
當央行降息時代表景氣轉弱,此時股市會下跌
而糟糕的景氣,會使投資人追逐穩定性高的商品
因此投資級債券價格會上升
此時即可加碼買進債券部位
趁機賺一波資本利得
降息應少買股及高收益債
與升息的概念相仿,衰退的景氣
將使投機級的公司違約率上升
信用風險升高後,債券價格將會向下修正
買進債券部位應以投資級債為主
不宜投資風險本來就較高的高收益債
結論
本文討論完債券後,延續前一篇的結論
升息多買股及高收益債,降息多買投資級債
這樣的投資方式,才是因應升降息的方法
而眼尖的讀者可能有發現,2009 年到 2016 年這段時期
Fed 不斷維持低利環境,既非升息也非降息階段
但在這 7 年不論 股市、公債、高收益債,漲勢都相當兇殘
主要原因為 美國實施量化寬鬆(QE),此 7 年的走勢為資金行情
所以下篇文章將會和大家討論
貨幣政策對於股市的關係,以及如何應用於台股
加入《 CMoney 財經日報 》最新營收噴發股不漏看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