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前言>>
本書的第一部分闡述我個人半世紀以來的經歷。
從一開始,我對主動式投資充滿信心與熱情;
接著,不斷變化的市場讓我產生懷疑;
最後,
我的想法慢慢轉變成現在顯而易見的結論:
由於主要的股票市場已經有很大的變化,
費用與成本也變得非常重要,
因此所有投資人都應該聰明的做出改變,
選擇低成本指數化投資,
以利落實、著眼於真正重要的決策
—專屬於每位客戶的投資政策。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十個選擇指數化投資的聰明理由
第二部分談的是,
進行指數化投資的十個好理由,
這是現在多數投資人(包含散戶與機構投資人)
選擇指數化投資的原因,
或至少是投資人應該認真考慮
選擇指數化投資的好理由。
前四項是最主要的理由,
當然其他六項也很重要。
這裡先簡單概述每項理由,
接下來會分別在各自章節詳細說明。
① 從各方面來看,
過去半世紀主要股票市場已經有相當大的改變,
因此要持續擊敗市場變得愈來愈困難,
指數化投資因此成為所有投資人更明智的選擇。
雖然美國股票市場是我們的焦點,
但全球所有主要股票市場,
同樣也經歷很大的變化。
② 指數化投資的報酬率更高。
大部分主動型基金表現得比指數型基金更差,
尤其若把隱藏的失敗基金一併考慮進去後,
主動型基金的表現更差。
儘管在高度隨機的分布中,
確實有一些經理人的表現會優於市場,
不過沒有任何已知的方法
可以預先知道誰是未來的贏家。
在扣除成本與費用之後,
主動式經理人落後於市場的比例每年都有所不同,
但隨著評估的時間愈長,
落後於市場的比例就愈高。
③ 低費用是指數化投資的重要理由。
高費用是主動型基金長久以來,
表現得比低成本指數型基金還差的主因。
④ 身為投資人,
指數化投資能讓你更專注在
最重要的戰略性投資決策上,
也就是專注於你自己、你的目標,以及你的資源,
讓自己與顧問所做的投資決策,
對長期的成功結果有良好的正面影響。
⑤ 當你採用指數化投資,你的稅務會更低
(編按:在臺灣,個人所得稅上沒有這項優惠,
但在交易稅上有差異:股票是千分之三,
ETF則為千分之一,然而交易稅歸為交易成本)。
⑥ 指數化投資可以省下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
也可以讓投資人更容易與大部分的投資風險共存。
⑦ 指數化投資可以避免嚴重的管理風險,
也能降低替換經理人的需求,
以上兩者都可能讓投資人付出很高的代價。
⑧ 指數化投資讓你不會因為市場先生(Mr. Market),
而碰上要付出代價的麻煩事,
市場先生代表著,誘惑你進行市場交易的旋轉舞男。
⑨ 你可以用你的時間與精力,去做更多更重要的事。
⑩ 許多投資專家認為,
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應該進行指數化投資。
綜合上述所有理由,足以讓人接受指數化投資,
並且從「現在」就開始進行指數化投資。
九個不進行指數化投資的愚蠢理由
現在,你已經知道指數化投資的十個好理由,
接著讓我們簡單來看,有時候你可能會聽到,
不願意進行指數化投資的九個愚蠢理由。
切記!人們會用一些可惡的說法,
來捍衛他們過去一段時間深信的想法,
即使只有一點點、或根本沒有確鑿的證據,
他們也會依然莫名的認為是「對的」,
尤其是那些賴以生存的高收入人士。
以下是一些你可能聽過的「理由」,
我會簡單的解釋,這些理由為什麼不合理。
① 「指數化投資是輸家的投資方式,
甘於接受平凡結果或平均水準的人,
才會採用這種投資方式。」
但其實所有偉大投資人的成功祕訣是,
根據客觀的資料,進行理性的決策。
而資料顯示,指數化投資人的投資成果比較好。
本書將為低成本指數化投資
提供強而有力的證據,
並解釋為什麼指數化投資優於傳統的主動式投資或績效投資。
② 「在任何事情上,被動並非成功之道。
為什麼要預設立場認為自己不能做得更好?
為什麼要放棄嘗試?」
愛因斯坦曾說,所謂的瘋子,
就是一次又一次做同樣的事情,
卻希望得到不同的結果。
根據資料顯示,主動式投資已經行不通了,
且基於事實與許多好理由可證明,
指數化投資會表現得更好。
③ 「指數化投資會讓投資人
被迫買入價格過高(overpriced)的股票,
因而承受套牢風險。」
但同樣的,
指數化投資也會「強迫」投資人
買入價格過低(underpriced)的股票,
因而享受上漲帶來的獲利。
長期投資人都明白,許多曾經是「價格過高」的股票,
也可能因為盈餘成長超乎預期,
因此接下來股價還是持續走高。
④ 「選擇指數化投資,
等於是讓一群不知名的小職員替你挑選股票。」
認不認識這些人的名字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知道主要的指數編製公司,
在挑選編撰指數的技術人員時都很謹慎,
如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與富時集團(FTSE)。
他們的企業聲譽就是建立在能夠謹慎
且一貫的調整每個指數中的成份股,
而他們也知道許多人都在看著他們的所做所為。
⑤「也許明年,我會進行指數化投資,
但我現在太忙了,沒時間去做這件事。」
指數化投資可以在半小時內輕鬆完成。
這件事雖然不急於一時,但為什麼還要等?
為什麼要讓自己繼續負擔主動式投資的所有成本與風險呢?
⑥ 「由於股市目前處於高位,
現在還不是轉換到指數化投資的好時機。」
很多投資人會認為,
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在市場下跌時會表現得比較好,
其中有兩個原因:
基金經理人可以選擇持有現金,
或者轉為投資防禦型股票。
但實際上,這種情況比你預期的還少發生。
⑦ 「比起以『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指數型基金)
譯註:(市值指數型基金是指,
指數型基金所追蹤的指數為「市值加權指數」,
即指數的計算方式,是根據成分股的市值決定權重。),
我想選擇『smart beta』基金
(譯註:smart beta是指,用市值以外的因子,
作為指數成分股篩選或加權的條件,
像是動能、股利、價值、波動率或其他因子)。」
關於smart beta,請參閱附錄 A。
如果選擇smart beta基金(不是以「市值」調整指數),
請確保你所選擇的投資管理公司,
在價值(value)或動能(momentum)等
「基本面」因子的投資策略上,
有長期的成功紀錄,而不是選擇一個銷售機構。
⑧ 「去年,主動型基金打敗指數型基金,
他們要重返勝利了!」如第二部分的第三章所示,
在某些年度,多數主動型基金的表現優於指數型基金。
但如同一隻知更鳥的出現,並不代表春天的到來,
所以,一年的結果也不能成為選擇主動型基金的理由。
成功的投資是個長期、有紀律,而且持續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或者當然應該知道,
長期投資人必須保持冷靜,
並忽視短期的價格變動,短期價格變動的時候,
就是市場先生這位聰明的騙子最能發揮影響的時候。
以二○一五年為例,觀察美國股市,
標準普爾五百指數這一年僅上漲一%,
但被市場稱為漂亮九大(Nifty Nine)2的九檔股票,
包含亞馬遜公司(Amazon)、臉書(Facebook)、
谷歌(Google)、電子灣(eBay)、微軟(Microsoft)、
網飛(Netflix)、Priceline、 Salesforce,
以及星巴克(Starbucks),
由他們組成的投資組合卻在這一年上漲了約六○%,
平均本益比為四十五倍,是市場平均的兩倍。
所以,只要任何經理人持有這九檔股票的其中幾檔,
那麼他們的基金在二○一五年的表現,
都會看起來特別厲害。這是運氣好?
還是能力好呢?有辦法一直表現這麼好嗎?
另一方面,英國市場的能源類股慘跌,
所以任何配置很少能源類股的基金,
或重壓小型股的基金經理人都大獲全勝。
但這又是運氣好?還是能力好呢?
只能用足夠長的時間,才能確認這個答案。
不過,歷史已經告訴我們該如何下注了。
⑨ 「去年指數化投資表現得很好,
接下來肯定換主動式投資表現比較好。」
也許是吧。但認真的投資並不是一年或兩年的事,
長期而言,資料顯示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優於主動式投資。
當你在閱讀本書時,
請記得,我當然不反對主動式投資人。
我自己在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以及五十年前,
也曾經是主動式投資人。
當今的主動式經理人是世界上最聰明、
受過最好教育、最努力、最有創造力、最守紀律,
也是最有趣的一群人之一,
他們肯定是世界上最有能力的競爭對手。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你是否能擁有
一個優秀的明星團隊為你服務,當然可以,
只要你付出一點點努力就能做到,
除非你定下不可能達成的目標,
還遇上伯納.馬多(Bernie Madoff)!
(譯註:馬多夫為華爾街傳奇人物,
曾任那斯達克主席,被控以龐氏騙局
詐騙超過五百億美元且行騙近二十年,
為華爾街史上最大規模的詐騙案。)
不過,你問錯問題了。
其他投資人都有相同的目標,
他們也一樣能夠選到優秀的經理人。
正確的問題是:
你所選擇的經理人,
在考慮成本、費用以及稅務後,
長期下來,是否會比其他優秀的經理人表現得更好?
他可以持續擊敗其他投資專家的集體智慧嗎?
唉!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幾乎是否定的。
更多資訊>>
本文及內文圖摘自:
《指數革命:巴菲特認證!未來真正能獲利的最佳投資法》
出版社:方言文化
作者: 查爾斯.艾利斯
譯者: 劉奕吟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BELL)
更多指數型投資概念,好文推薦你>>
- 存錢一輩子也只有 800 萬!靠「這 1 方法」,幫你增加 3 千萬!原來富人早就知道...
- 透過ETF買進全世界! 全球知名的4檔ETF介紹:VT、VTI、BND、BNDX!
- 一張圖 看懂 ENT、ETF等 4大類指數型商品!各別特性、風險、操作方法全都列,交易前請詳閱...
- 美股大漲、大跌 都看它!一張圖搞懂 世界前 3大經濟體股市指數,數字告訴你:市場優劣、進場時機...
- 這檔「主題型 ETF」超越標普 500 ! 在貿易戰紛擾下..強勢繳出 25.87% 驚人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