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住院開刀保險卻只賠一半?一定要知道的實支實付 10 件事,選對保單最高獲 3 倍理賠金!

Money錢

Money錢

  • 2018-01-09 08:54
  • 更新:2022-04-27 13:51

住院開刀保險卻只賠一半?一定要知道的實支實付 10 件事,選對保單最高獲 3 倍理賠金!

 

【我們想讓你知道】

退休後的醫療費用是退休族的另一個隱憂,如果沒有購買終身型醫療保障,而是以定期型的醫療險為主,年過 75 歲就會面臨沒有醫療險的窘境。但真的只能購買終身型醫療險嗎?其實也不見得。

 

文 / Money錢

 

規畫實支險一定要知道的 10 件事

在目前低利率環境下,終身型醫療險保費偏高,再加上終身醫療險多針對住院提供病房費用理賠,而健保實施 DRGs(診斷關聯群)後,住院天數減少,終身醫療險頂多彌補住院病房費用,開刀或住院雜費等大筆開銷不一定賠得到。買健康險,一定要選擇能賠付高額材料費的保單,而最能發揮此功能的保單就是:實支實付醫療險。由於國人平均餘命逐年增加,建議購買續保到 80 歲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實支實付醫療險最大的好處在於,住院期間開銷最大的醫療雜費都能由此保單支付。萬一老年罹癌或罹患重大疾病,需要昂貴的標靶藥物或其他非健保給付的治療時,期間若有住院,即使只住一晚,都能申請理賠。建立醫療保障,除了購買醫療險,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好習慣,如此也能降低老年時需要長期照護的機率與時間。

1. 醫療保障的基本盤必買!

一般醫療行為會產生的直接費用有住院病房費、手術費及材料費。翻開終身醫療險的保單條款,大多只理賠前兩項:住院及手術費,但實支實付醫療險則是三者皆賠。如果手上只有日額 2,000 元的終身醫療險,住院 4 天只能領到 8,000 元保險理賠金,其他醫療過程的耗材得自掏腰包。其實,終身醫療險的功能已經被實支實付險完全填補,更何況,終身醫療險的保費實在太高,若以保險最基本的概念「用相對低的成本得到足額保障」來看,最該擁有的保單應該是實支實付醫療險。

2. 雙實支保障才完整 3 實支更好

實支實付醫療險的聰明規畫是,分開買 2 家、或 3 家的保單,除了彌補一張保單賠付金額可能不足,多領到的保險金也可以用來支付交通費、營養費、看護費等開銷。舉例來說,買一張理賠額度為 12 萬元的實支實付保單,不如買 2 張額度為 6 萬元的保單,因為保費支出差不多,但保戶如果住院開刀雜費花了 8 萬元,一張 12 萬元限額的保單,只能理賠 8 萬元,但 2 張 6 萬元為上限的保單,卻能合計理賠達 12 萬元。

3. 要能理賠所有的住院醫療雜費

各保險公司推出的實支實付險內容不盡相同,例如有的保單規定,雜費只能使用在手術給付,非手術產生的雜費就不賠付。並且每家保險公司對於雜費的項目會有不同定義,保戶一定要看清楚保單條款。雜費項目最好概括所有「超過健保給付的住院醫療費用」,另外,建議盡量不要買列舉式的產品,保障比較少,因為不在明細內的費用會被剔除。總而言之,在相同保費下,挑一張給付項目越多元,且雜費額度越高的越好。

4. 能理賠門診手術且不分手術與其他雜費

目前的醫療行為是,能在門診處理的手術,就不會住院開刀。以白內障摘除與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為例,過去須住院,現在越來越多病例則改採門診手術。因此應該選擇能理賠門診手術及相關雜費的保單,而且最好白紙黑字將門診手術費用納入保障。另外,很多時候手術本身的費用並不高,例如 1 萬多元,但後續的處置卻很花錢,可能打一劑特殊藥就要 3 萬多元,並且要打數劑。如果保單條款將手術雜費與其他雜費分開計算,在相同限額下,理賠金額恐低於沒限制手術與其他雜費的保單。

5. 正、副本理賠混搭拉高保障

不論是雙實支實付、還是 3 實支實付的規畫,組合上應該買 1 張為「正本」理賠、另外 1 或 2 張可接受「副本」理賠。雙實支的好處是,發生醫療行為,同一筆費用可以向兩家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因此,若買的實支險都以「正本」理賠,就達不到前述的目的了,頂多只能達到一賠一的效果。為什麼一賠一不夠?以手術後的恢復期為例,大概需要住院天數的 2 倍,也就是說,如果開刀住院 5 天,得在家裡再休息 10 天,身體才能恢復到較好狀態。因此發生事故時,不能只思考直接費用,必須把收入中斷、出院療養可能需要的看護和營養補充品等間接費用算進來,故最好規畫一賠二,甚至可達一賠三的保額。

6. 選對主約保費有效精省

實支險多為附約, 必須搭配主約出單,所以怎麼搭配也是一門學問。舉例來說,對於已經做好保障型保險的保戶來說,想多買一張實支險,搭配的壽險主約額度越低越好,這樣才能精省保費。要注意的是,現在保險公司對主約的門檻有漸漸拉高趨勢,例如過去 1 萬元或 10 萬元終身壽險搭實支險附約即可出單,但現在可能要買到 50 萬元。不過,保戶還是有其他主約可選擇,例如用定期壽險搭實支險。要注意的是,若定期壽險為 20 年期,實支險也是 20 年到期,倘若 30 歲就買了這張保單,50 歲時得再做調整。

7. 保額規畫可視月薪情況調整

醫療行為究竟會花多少錢,其實算不出來,想要預估醫療費,可以從生活層面著手,領到的保險理賠金,至少不低於目前的薪水收入,也就是說,如果月薪是 5 萬元,那麼住院醫療費用限額(雜費限額)起碼要有 5 萬元。當然,若希望提高醫療品質,並且考量現在醫療技術推陳出新,越來越多的用藥、新式手術都需要民眾自費,實支險的保額規畫顯然要再拉高。以現階段醫療的普遍狀況來看,雜費限額 20 萬元是比較令人安心的保障,可以雙實支各買 10 萬元來規畫。

8. 保證續保的年期越長越好

實支險多為定期險,保證續保是一定要有的條件,能夠續保的年期越長越好,例如保證續保到 80 歲,就比保證續保到 70 歲來得好。為消除一般人對於 75 歲以後醫療費用大增的恐懼,目前有少數保險公司推出終身型實支險,問題是,終身型保單的保費高貴許多,相同保障下,終身型保費是定期型的 10 多倍。雖然終身型可以活到老、用到老( 仍有保障到 110 歲的限制),但若想把錢花在刀口上,定期型產品仍是首選。

9. 自然費率比平準費率好

以相對低的成本得到足額的保障,是保險的根本精神,既然如此,選擇年輕時保費相對便宜的自然費率,最能達到目的。至於平準型保費的實支實付醫療險,雖然不會隨著年齡調漲保費,不過一開始保費較高,不見得可以達到較好的效益。

其實,自然費率的保單到了 60 歲之後,保費看起來雖會偏高,但那是以現在的物價水準看未來物價水準所造成的假象。為了在此時此刻用小錢打造最佳保障,還是應該選擇自然費率產品。

10. 不要為了日額理賠而陽春就醫

實支險的給付方式有兩種:一種為限額內實支,亦即在投保保額內用多少就理賠多少,這個方式需提供收據;一種為定額給付,不看收據,以住院日數轉換給予定額的保險金,如每日 2,000 元,住院 5 天就給 1 萬元。保險公司會幫保戶核算,給予較優的理賠。但既然買了實支險,建議在限額內盡量選擇最好的醫材,提高自身的醫療品質,千萬不要為了獲得日額轉換的理賠而「陽春」就醫,這就失去買保險的目的了。實支險最大的好處,就是幫你付住院時開銷最大的醫療雜費。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shawn;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https://money.cmoney.tw/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https://money.cmone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