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別當了媽之後,
就忘記自己當媽前的樣子!
迷失人生的父母,無法做孩子的榜樣,
顧好自己的人生,
才是讓孩子快樂成長的關鍵,
一起看看文章的媽媽怎麼改變心態,
讓自己重返職場追回自己的人生。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金雅緣
老二出生後八個月,
甲狀腺數值逐漸趨於穩定。
每次帶他到醫院回診,
聽到醫生說:
「看來之後不大需要擔心了。」
心裡像是卸下一顆大石頭。
然而,某次回診時,
醫生突然問了我一句:
「妳什麼時候要回去上班?」
天曉得我為了趕上預約的門診時間,
隨便把頭髮紮起來,
頂著一張素顏就匆忙地
帶著兩個小孩衝進診間,
卻聽到醫生突如其來一問,
腦袋頓時一片空白,
彷彿像是進到異次元空間。
再加上看到醫生穿著高跟鞋,
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樣子,
站在她面前的我,顯得更加狼狽不堪。
「嗯!是也該回去上班了!」
我有點敷衍地回答完後,就離開診間了。
只有當父母的活出自我
小孩才能健康快樂長大
兩個禮拜後,
回診時醫生又問了我同樣的問題:
「妳什麼時候要回去上班?」
「醫生妳還沒生小孩吧?
妳大概不懂看到孩子生病,
做母親的心情有多麼難受?
才會問了我兩次同樣的問題。」
我稍微有點不悅,表情凝重地回答。
「小潔的病情已經穩定,
看來沒什麼大礙。」
醫生像是早已預料到我會這麼回答,
開始對我說:
「如果想要完全停藥,
順利的話至少還需要三年,
也就是說要等到孩子三歲時,
再重新進行檢查後才能決定是否停藥?
但很有可能檢查結果出來,
還是必須終生服藥,
難道媽媽妳一輩子都不工作嗎?」
罹患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的孩子,
有一部分可以完全痊癒。
但也有少部分的患者無法完全康復,
甲狀腺素分泌不足
會導致內分泌疾病,
必須終生依賴藥物控制,
這一點我其實心裡很清楚明白。
雖然不希望結果會是如此,
但早已做好心理準備。
不過,我倒是從來沒有想過,
要是孩子真的無法完全康復,
那我到底該不該回去上班?
「小潔目前甲狀腺數值已經穩定下來,
如果能一直繼續維持現狀,
應該不需要太過擔心。
雖然還是需要每天按時服藥,
但以她的情況來說,
並不需要寸步不離地守在身邊照顧。
只有當媽媽能以輕鬆的態度去面對,
孩子才會認為自己跟別人沒有什麼不一樣,
孩子才能真正健康快樂長大。」
基於這個理由,
醫生勸我考慮回公司上班。
「同樣的道理,
我希望妳不要因為孩子生病,
就不願回去上班。
唯有當媽媽能活出自己,
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時,
孩子也才會打從心裡
覺得自己的病情並無大礙,
這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幫助。」
醫生繼續說道。
聽完醫生這番話後,
我陷入了一陣沉思,
向醫生說了聲謝謝,
便準備離開診間,
離開前,醫生又對我說:
「我也跟妳一樣都是媽媽,
我也有孩子,所以我能體會妳的心情,
心裡想的念的都是孩子。
但像這樣整天圍繞著孩子打轉,
並不是真正為孩子好,
媽媽這個角色
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不是嗎?」
不為「媽媽」的角色而活,
取得平衡才能活出自我!
「媽媽這個角色
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醫生最後的這句話,
不斷在我腦海裡盤旋,
時不時就會想起。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
我的身分多了「媽媽」這個角色。
在那之前,我從來就沒有
學過該怎麼當媽媽,
也不知道該怎麼當媽媽,
但孩子一出生後,
抱著眼睛都還睜不開的孩子餵奶、
幫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覺……
所有育兒大小事,
瞬間都變成了我的「工作」。
正因為什麼都不會,
所以拚命努力學習如何
當一個稱職的媽媽,
孩子就是我的全世界。
一頭栽進「媽媽」這個角色後,
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
「當媽之前的我是怎樣的?」
坦白說,
這個問題我連想都沒想過。
一開始當媽媽難免會手忙腳亂,
但等過了一段時間後,
建議還是要找回原本的生活重心。
當因為育兒瑣事覺得身心疲憊,
忍不住在心裡吶喊:
「可不可以讓我稍微
喘口氣休息一下?」
就代表需要停下來
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
一天三餐裡,
至少有一餐的時間,
讓自己能夠靜下來好好享受美食;
至少要留給自己一些時間,
可以不被孩子的哭聲打擾,
好好地安穩睡上一覺。
同時,
也要試著找回那個「當媽前的自己」。
現在回頭想想,
那時候之所以帶孩子會累到崩潰大哭,
似乎是因為覺得失去了自己。
常聽到很多人說,
父母的保存期限有限,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
長大後就不再需要媽媽,
當媽媽的要提早做好心理準備。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即使我現在已經快四十歲了,
每到週末還是經常喜歡往娘家跑,
娘家媽媽經常對愛跟她撒嬌的我說:
「不管孩子多大,在媽媽的眼裡
孩子永遠都是孩子;
我想就算妳到了六十歲,
在我眼裡一樣都還是個孩子。」
對孩子而言,他們這輩子不可能
完全不需要母親的幫忙。
媽媽應該要思考的,
並不是孩子長大後
不再需要媽媽時,
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
而是從此時此刻起,
去思考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該如何讓自己的人生繼續前進?
無論是「當媽之前的我」,
還是「當媽之後的我」都一樣重要。
去年,公司成立了專案小組,
只要是專案小組的成員,
就必須先暫時放下手邊
原本的工作和業務,
全力支援專案。
心想這次專案進行的方式
應該也跟之前一樣,
便問部長這次的專案
預計何時開始?
要到哪個部門支援?
結果部長告訴我,
這次的專案是屬於長期企劃,
因此除了支援專案工作之外,
還要同時兼顧原本的工作。
如果專案是短期企劃,
得先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
集中火力完成新任務後,
再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上。
然而,如果專案是屬於長期企劃,
就要自己從中取得平衡,
找到可以同時兼顧兩種工作的方法。
「媽媽」這個角色其實也一樣,
當了媽媽之後,一輩子都是媽媽,
可以說是人生中歷時最久的
一項「長期專案」。
要讓這項專案成功,
最重要的前提是
要在「當媽之前的我」
和「當媽之後的我」中取得平衡,
不再只是以「媽媽」的身分而活,
而是真正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更多好書試讀,拉近妳與孩子的距離:
- 你以為照顧爸媽 可以親力親為,卻心力交瘁 甚至造成悲劇...作家吳若權 親身經歷:你需要 喘口氣!
- 蔡康永:「聽話的孩子並不快樂!」別再濫用大人的「特權」換孩子的 乖巧!
- 聰明的媽媽,最懂得控制 情緒!你的情緒,決定了 跟孩子的距離
- 面對孩子頂嘴,最好的辦法 不是糾正、責備,而是 ___!(每位家長都應該看看...)
- 爸媽們,不用扮演成天碎念的虎姑婆! 日本的手帳管理術,用「1 張紙」,就讓孩子「主動完成」該做的事!
本文摘自《媽媽不只是媽媽》
作者:金雅緣 / 出版社:采實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Naomi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