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最近天氣熱爆了,許多民眾刮痧解暑氣,
不過,醫師提醒,
刮痧有「3 忌」,稍不注意恐釀成反效果,
較常見就是刮痧過度形成傷口,
且造成傷口感染,
嚴重可能引起壞死性筋膜炎。
(贊助商連結...)
刮痧有 3 忌:
忌傷口、忌乾刮、忌氣虛
衛生福利部 豐原醫院中醫科主任林慶鐘表示,
刮痧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自然療法,
有疏通經絡的作用,
頭痛、痠痛、中暑都可能
透過刮痧減緩不舒服的症狀,
尤其在濕悶的夏天,民眾容易中暑,
透過刮痧讓毛細孔擴張,
促進氣血循環,達到散熱的效果。
不過,刮痧有 3 忌:忌傷口、忌乾刮、忌氣虛。
皮膚有傷口潰爛的地方不要刮,
而且不能過度造成破皮;
刮痧過程當中,
皮膚表面要塗上潤滑劑,
米酒、凡士林、按摩油、面霜,甚至乾淨的水,
都可以有潤滑作用,
千萬不要直接在乾燥的皮膚上刮,避免刮傷,
還有刮痧板要清洗乾淨,
用酒精消毒,
最好個人專屬使用。
另外,刮痧不是所有體質都適用,
氣虛、有癌症腫瘤、
傳染性疾病的人並不適合,
最好還是讓專業的中醫師判斷,
再決定是否刮痧治療,以免造成反效果。
刮痧不當 恐引發壞死性筋膜炎
豐原醫院 外科主任吳建廷
最近就收治一名 40 歲張姓男患者,
因大腿肌肉痠痛,自行用刮痧板
在兩隻大腿內側刮痧,
沒想到刮破皮膚引起細菌感染,
3 天後因傷口紅腫潰爛、
發燒到 39 度到醫院掛急診,
確診為壞死性筋膜炎,
緊急進行切開引流清創手術和適當抗生素治療,
住院治療2個星期才康復返家。
治療期間,醫師又在患者左手臂上發
現 4 個凸起的結節,
直徑都有 1.5 公分大,
原來「壞死性梭狀桿菌」順著血液循環,
從大腿轉移到手臂出現硬塊,
隨後也切開引流清創,用抗生素治療。
豐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唯堯表示,
壞死性梭狀桿菌最常存在泥土中,
可透過皮膚傷口感染,
引發壞死性筋膜炎,
若惡化就會引發敗血症致命。
壞死性梭狀桿菌不會附著在皮膚,
大部分都是因為外傷感染,
但是由刮痧引起,還是頭一次遇到。
研判是刮痧板掉到地上,
患者直接撿起來繼續使用、未清潔消毒,
加上刮痧過度把皮膚刮破皮,細菌才有趁機而入,
並經由靜脈擴散至其他部位,造成續發性感染。
刮痧前一定要記得消毒,
並且不要刮在傷口處,
避免細菌感染,
不然刮痧強身卻住進醫院,虧大了!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健康勝過財富,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運動、減肥、飲食新知、身心成長、醫學保健
各式各樣的「健康加分」文章 都在這!
馬上按讚 >> 健康勝過財富粉絲團,
一起健康好生活~
和「健康勝過財富」成為 LINE好友
讓我們為你提供健康養生、瘦身小撇步
一起健康快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