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小哥日本拍攝)
許多人投資股票市場,會利用權證操作
想用權證賺到錢,要先挑到好權證
權證本身具有低成本高槓桿的特質,「小錢也能變大錢」是市場常見的口號,但權證卻充滿著許多「陷阱」,有很多人常常看好一檔股票而跑去買了權證,看對了方向,權證卻賠了錢,以為搭上獲利行情的列車,沒想到卻買貴了權證中有很多細節是必須注意的!現在就來教你挑出好權證,別讓券商偷了你的錢。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操作權證,先了解權證本質權證有三大特質
特質一:低成本、高槓桿
權證是股票的衍生性商品,能以比股票還低的價格控制一檔股票,投資門檻低、槓桿效果大,投資人容易以小博大。
特質二:最大損失有限且多空雙向
權證多空較為容易理解與操作,看多則買進「認購權證」,看空則買進「認售權證」,由於具有槓桿,獲利時報酬率顯著,相反的虧損時也非常快速,然而最大損失則是投入金額,因此不建議投資人過度擴充槓桿。
特質三:具有時間價值
小哥稱他為「過路費」,權證的價格每天會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流失,發行商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投資人的交易手續費和時間價值,你花錢買的是履約權利的時間價值,若權證本身沒有履約價值,最終就會歸零,所以權證千萬不能擺太久!
挑選優質權證三口訣
(圖片來源:權證小哥-挑選權證小幫手)
打開權證小哥-挑選權證小幫手
口訣一:差槓比「低」
差槓比是用來衡量權證成本,因此數值越小越好,公式:價差比 / 實質槓桿
(價差比:投資人支付給券商的「交易成本」)
口訣二:價內
ex.假設履約價 100 元,現在股價 105 (有履約價值)→ 價內 5%,現在股價 95 (無履約價值)→ 價外 5%
- 當價內超過 20% 以上,就屬於「深度價內」 (適合波段交易)
- 當價外超過 20% 以上,就屬於「深度價外」 (風險較高)
口訣三:好券商
重點 1:買賣量要充足,最好是固定數字
Ex:499、168、113,統一發行的權證,最後面的數字都會是 8,玉山的發行券商,掛單很常會是 113。
重點 2:流通比介於 1% ~ 90% 比較好
小提醒:當數值小於/大於以下數值時,比較不佳
- 流通比 <1%:券商為了趕快賣掉權證,容易把「隱含波動率調降」讓權證價格下跌,以求買氣增加
- 流通比 > 90%:權證主要都是散戶買賣,價格容易失真→容易有「股價漲,但權證不漲」的情況
(圖片來源:權證小哥-挑選權證小幫手)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確認「隱含波動率」穩定
委買隱含波動率(BIV)這個數字,會影響到權證的委買價
- 當 BIV 愈高,權證的委買價就愈高
- 當 BIV 愈低,權證的委買價就愈低
在權證小幫手中點選權證可以移到右方,確認它的隱含波動率,好的權證,近期在 ± 上下移動。
不良的發行商正是藉著調整「委買隱含波動率」,成為獲利的重要來源,讓權證賣出價格高,用低的價格回收,從中牟取沒良心的利益,所以一間好的券商,較不會隨便調整隱波率,我們可以選擇規模大較大的券商。
知道了怎麼挑權證,什麼時候適合操作權證?
事件交易、除權息、搶反彈適合操作
2019/5/21 台積電(2330)進入地板股為例
(圖片來源:權證小哥-地板天花板反轉價位監控表)
5/21 台積電(2330)符合條件進入小哥的地板股,收盤價買進一張台積電的股票需要 $234,000,假設隔天賣出最高價 240.5 則獲利 $6,500,相同情境以均價 1.09 買進「認購」權證,20 張只需約花費 $21,820,隔天盤中最高價 1.34 賣出則獲利 $5,000 左右,成本上約莫 10 分之 1 就能達到相同效果!
那可以用「股票期貨」操作嗎?
其實可以,不過股票期貨的報酬跟風險是一樣的,但利用權證操作,情況就不一樣了,當股價漲停板時,權證會賺的比較多;當股價跌停板時,權證會賠得比較少。上述是以前陣子出現在地板股的權值股舉例,套用在容易遇到漲跌停的股票就有差了!若是要波段交易則可以用「深度價內」權證,但還是不建議做波段使用權證,原因如上述所提的「時間價值」對投資人不利,除非萬不得已,那就請選擇「深度價內」相對安全!
快速結論:
可以利用小哥各式軟體找到需要的標的,接著使用權證小幫手,來挑選合適的權證,新手建議可以這樣挑:
- 差槓比越小越好
- 天數坐落於三個月附近
- 價內外盡量在-10% ~ 20%
- 券商的隱含波動率穩定
- 流通比太高的權證不要碰
挑選的方始沒有絕對的規則,只是利用這種方式挑選比較不會買到貴的權證,而且投資成本相對來的低唷!
本文由 權證小哥 授權轉載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