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筋肉媽媽
多數女生為了讓臀型更美麗而練深蹲,
但鍛鍊臀部的方法不只有深蹲,
可以從其他動作
逐漸將腿後與臀部的力量建立起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膝蓋痛,不能不注意!
你一定聽過這樣的問題:
「做深蹲時我的膝蓋會痛,怎麼辦?」
膝蓋痛的原因很多,不管嚴不嚴重,
建議先去給醫師和物理治療師評估。
醫師可以檢查你的膝關節與周遭韌帶肌腱
是否「真的」已經出現發炎損傷,
有問題就趕緊治療;沒問題更該注意,
到底造成不舒服的原因是來自哪裡。
通常膝蓋痛的問題,
都來自沒有力氣的臀部。
在我們的經驗中,
屏除已經關節內或軟組織受損造成疼痛的案例,
通常膝關節會痛,並非是運動造成,
而是:
日常姿勢不正確
導致關節肌腱韌帶亮黃燈
人體由腳到頭的關節環環相扣,
腳踝走路時如果歪斜,
膝蓋與骨盆也不可能在正確中立位置;
長期駝背,往下連結骨盆也會歪。
日常生活時因動作活動範圍有限,
磨損發炎症狀不明顯,但運動的動作大,
不正確姿勢引起其他部位代償,
很容易讓失衡體位造成的關節傷害症狀突顯。
久坐缺乏運動,肌力退化造成動作失衡
人體每個關節都由許多肌肉共同間牽引控制,
膝關節更是,當你腿部任何一條肌力退化,
都可能造成膝關節活動角度不正確,
造成關節韌帶的問題。
幾年前,我沒在運動時
上樓梯 膝蓋會發出喀啦聲
幾年前,我沒在運動時,每當上樓梯,
膝蓋都會發出「喀啦」聲,走一階響一聲,
還會伴隨關節卡卡的感覺。
當時去看醫生,膝蓋關節沒有受傷,
但聲音始終沒有消失,不知道問題到底在哪裡,
直到開始運動後,肌力變強、
肌肉量變多,問題就不再出現過。
運動並增加肌肉量,可讓肌肉分擔關節骨頭的支撐負擔;
多做阻力訓練,可增加骨質密度,增加關節強度,
避免更年期後骨質疏鬆和關節退化的發生率。
如果看過醫生,確認關節沒有問題,
可是在練習深蹲時膝蓋痛,又該如何是好?
深蹲
用來評估人體功能性的動作?
深蹲這個動作
在我們幫學員做體能評估時是很好的「評估指標」,
可以看出許多下從腳掌、上至背部,
因日常姿勢造成的失衡,甚至是先天體格上的問題。
例如:腿後肌群太緊繃,
深蹲時無法啟動臀部優勢,導致施力都在大腿前側;
蹲下去時,身體過度前傾,
可能是坐太久導致髖屈肌緊繃;
背無法挺直,可能來自胸
闊太緊,或是根本的髖部活動度小;
一蹲下去,腳跟就離開地面,
可能與踝關節活動度不足或是小腿肌肉緊繃有關;
膝蓋一直內夾,或許是腿部外展肌群沒力量;
腳掌內塌,
更可能是先天足弓問題或肌肉失衡導致。
五點安全的深蹲指標
你可以不懂如何從深蹲評估體能,
但不能不了解深蹲是非常有難度的動作;
如果在不正確的姿勢下蹲不停,
運動傷害發生是遲早的事。
安全的深蹲指標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腳尖朝前方(頂多向外轉10度)。
2.膝關節對齊腳尖。
3.深蹲過程,膝蓋不內夾。
4.將重心放後腳跟,
但腳掌貼平地面,且由臀部出力。
5.背部保持打直。
多數人深蹲後開始膝蓋痛,
除了來自不知如何靠臀部出力,
運動時將力量放到腿部前側
(將力量放在股四頭肌,即大腿前方,
不是錯誤方式,但對膝蓋壓力較大)
導致膝關節壓力過大;尤其是肌力不足,
在運動過程中不自覺膝蓋內夾,
造成膝關節產生扭轉,
長期下來的確會造成膝蓋損傷。
但鍛鍊臀部的方法
不是只有深蹲!
多數女生為了讓臀型更美麗而練深蹲,
但鍛鍊臀部的方法不是只有深蹲。
你可以從其他動作,
像是橋式或徒手硬舉練習,分腿蹲⋯⋯
逐漸將腿後與臀部的力量建立起來,
再輔以其他肌群訓練後,
將深蹲放在有基礎體能後的運動選單中。
小提醒造成膝蓋痛的原因很多,
上交叉與下交叉綜合症所累積的壓力都很可能在膝關節爆發,
最後還是呼籲大家,不管是否有造
成生活困擾,膝蓋不舒服,
還是先給醫師與物理治療師評估狀況,
再靠運動來增加肌肉補強肌力,
矯正失衡的體態與動作,才是最治本的方法!
必學!最基礎的臀部練習
深蹲不見得是運動初學者的選單,
但最終仍要在運動中學會它。
如果沒有教練指導,
你可以先這樣做做看,來叫醒臀部。
單腳橋式
1.平躺,雙腳屈膝。
將臀部抬起至肩關節及膝關節呈一直線。
重心放腳跟,前腳掌可以離地,
並且讓腳跟靠近臀部多一點,
此時核心用力、臀部夾緊。
2. 將單腳往前伸直,臀部保持夾緊,
單腳保持動作20秒後,換腳抬起。
椅子深蹲
1. 坐在椅子上,雙腳與肩同寬,
腳尖朝前方,膝蓋與腳尖對齊
2. 身體打直並往前傾斜,重心放腳跟,
用臀部的力量推動站起來,練習臀部優勢。
所謂臀部優勢:就是指以「臀部肌肉群」,為主要啟動動作的主力。
3. 起身時,膝蓋不內夾。
按讚 BOOK粉絲團 👍👍
喜歡閱讀的你,一定要看!
透過文字,增加人生、情感的厚度
本文節錄自:《用阻力,遇見更棒的自己》
作者:筋肉媽媽 | 出版社:三采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L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