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中,焦慮是最常見症狀之一。
現代人普遍壓力大,
很多人可能不自覺面臨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
怎麼休息都覺得疲憊、睡眠品質差、
做事沒幹勁、消化系統頻繁出問題,
甚至功能、記憶力下降,
不只常常覺得煩躁,
有些人還會胸悶不適,容易有莫名焦慮感。
要想自律神經不失調
『陰陽』就要協調
什麼是自律神經?臨床心理師張巍鐘解釋,
所謂自律,就是不需自主意識控制,
身體自然就會運作,
例如心臟跳動、腸道消化系統等,
不過自律神經也會受思緒所影響而運作失常。
自律神經又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
巍鐘將兩者比喻為『陰』與『陽』。
交感神經是『陽』,
對身體有促進性作用,
會讓心跳加速、血壓上升,使人保持警覺;
副交感神經則是『陰』,屬於抑制性機能,
會讓人放鬆休息、促進消化,啟動睡眠。
換句話說,交感神經運作時,血液流速較快,
通往四肢,就像是要對抗外敵時,
身體啟動的機制,讓人活躍起來;
而副交感神經則在活動後,
主導休息,自我修復。
當兩者功能被打亂,
就是所謂自律神經失調,
引起全身性多處問題。
找出無謂的焦慮
工作與休息分清楚
在許多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中,
焦慮是最常見症狀之一。
張巍鐘指出,維持適當的焦慮是好的,
可以讓人前進向上,
但應區分出什麼是想太多、什麼是適當的焦慮。
高壓生活的人,
不斷的焦慮能促使他把事情做好,
而長時間的焦慮下可能就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張巍鐘表示,要避免或減緩不適症狀,
在一天或一年之中,
最好清楚劃分出工作與休息的時間,
有助於身體機制調節,
才不至於錯亂不協調。
張巍鐘說,適當的運動與人際關係也很重要,
可以想想除了工作還可以做些什麼?
尤其對創意工作者更為重要,
當劃出時間休息,把心思轉到其他地方時,
再回來工作,或能有更理想的工作成果。
放鬆訓練 接肌肉•腹式呼吸
要讓身體放鬆,張巍鐘會帶領案例,
採取『接肌肉』及『腹式呼吸』,做放鬆訓練。
接肌肉
想像一支隱形的手輕輕捧起所及身體之處,
逐漸放鬆。當手接到頭時,頭就變得很輕,
接到脖子後方時,肩頸後方也慢慢放鬆;
依次接捧身體各個部位,達到放鬆的效果。
腹式呼吸
針對無法直接從胸腔式呼吸轉為腹式呼吸的人,
可以把手比成1舉到鼻子前,
想像手指就是一朵花,
輕輕的吸入花的芬芳,
空氣從鼻子緩緩吸入,
腹部也因此漲起來,
吐氣後腹部也縮小收縮,
習慣吸氣腹漲、吐氣腹缩後,
找個身體能放鬆的姿勢,
專心以腹式呼吸,達到放鬆效果。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