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給孩子一生受用的「金錢價值觀」
比給多少錢,更加的重要
媽媽,什麼叫做有錢?
小孩子童言童語時,總有些聽來無厘頭的問題
同時有些天真的言語卻又值得深思
筆者印象最深是某年過年回娘家,
聚會上親戚七嘴八舌談論彼此
誰子女在做什麼、誰經商又賺了多少、而誰很有錢。
正當大家高談闊倫時,
「媽媽,什麼叫做有錢?」我的表弟天真地問
其中一位長輩說到:
就是有滿滿的鈔票,大夥笑而不語
多年以後,表弟已從小毛頭成人,就讀高中了
我不知道當年那長輩的回應,
究竟對他人生有沒有什麼影響
但多年以後可以肯定,有錢 也許不該是這樣定義的。
也許我們都該先問問自己這個問題
什麼叫做有錢?
【以下讀書心得部分為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有錢就是「當你要錢的時候,錢就在」
好的觀念才有好的規劃,錢到用時方恨少
書中內提到:
「金錢財富的意義不只存在財經人士的工作範疇
更是哲學思考層面的問題,大人生活需要面對
也是孩子們在人生道路必須自我解答的問題
除了問自己 什麼是有錢? 也該問 我究竟需要什麼?」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
有些人一個月30K可以活得知足常樂,
也有人一個月300K都還入不敷出
這其中的癥結點究竟在哪裡?
我想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在—「價值觀」
接著我們來說則小故事,簡短,但膾炙人口
富人與漁翁的故事
有一天,大富翁看見漁夫躺在海灘上曬太陽
便責備漁夫說:「大好時光,你怎麼不多打一點魚呢?」
漁夫反問道:「打那麼多魚幹嘛?」
富翁便說:「當然是賣錢啊!」
漁夫在反問:「賣那麼多錢幹嘛?」
富翁接著說:「有了錢,就能像我這樣自由、快樂、
悠閒的在這片美麗的海灘上散步阿!」
漁夫說:「我現在不正快快樂樂地躺在沙灘上嗎?」
究竟,我們該成為忙著奮鬥而失去時光的富翁,
還是知足常樂的漁翁?
直白的說,你要有錢沒閒、還是有閒沒錢?
「什麼叫做有錢?」
看完這則故事,你現在有什麼感覺呢?
給孩子的,
不一定要看得見的金銀財寶!
好的金錢價值觀更勝那些金山銀山
筆者認為這作者說得非常好
他說:「留給孩子的財產,不一定是看得見的金銀財寶
精神上的觀念教育、給孩子的愛心照護,
才是澆灌孩子未來有能力經營生活的重要養分
父母所擁有的有形資產,
像是房子、存款、現金、股票等
在能力和意願許可下,
只要經由法律贈與或者繼承方式便可合法傳遞給下一代
然而父母更該思考的是:
你想要給孩子有形的資產,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嗎?
當然絕大部分的人會說「有錢誰會不要?」
可我們社會新聞中常見家庭分產反目成仇的案例,
留下過多的財產給子女反而釀成災禍
或讓子女染上「富流感」
出現過度耽溺物質、生活缺乏目標等後遺症。」
作者所提到的這些,正是台灣目前大多人面臨的情況
資訊的發達讓我們生活越來越好
同時也帶動的高消費產品,進而讓大家都染上「富流感」
許多人為了趕流行,也把荷包趕走了
有人低薪快樂、有人高薪難過
問題的起點,源自價值觀,成年的理財觀,決定於童年!
這也是為何有些人低薪也可以活得好,有些人高薪卻能月光
沒有財務觀念,不會理財,給再多的金山銀山,終究也會傾倒坍塌
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家庭、父母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以台灣環境來說,教育子女的擔子往往落在母親的身上
因此我們可以說,孩子價值觀的形成,與母親往往有很大的關係
金錢,是人一生揮之不去的議題
給孩子的金錢價值觀,非常重要
近年來社會新聞上充斥許多為錢反目成仇的案例
更甚有親人為錢彼此大動干戈也不在少數
親人間為了有形資產發生的爭執,往往是缺乏無形的財富!
這個無形的財富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是對於金錢的價值觀
一切問題的根源就在價值觀!
有問題的始終不是錢,而是人
也許我們不能控制自己能不能成為大富翁
可我們能控制的就是思想上的財富!
有好的金錢觀念,不只會減少衝突
富有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你不要錢,搞不好錢還自己找上門呢!
所以如何給孩子一生受用的金錢價值觀,
讓財富延續下去,就顯得非常重要。
「給孩子足夠探索世界的能力,比留下萬貫財產給他
更能子子孫孫永寶用啊!」
有形的財富,讓孩子安穩生活
無形的財富,給孩子求生能力
本文 擷取自:媽媽財務長的幸福理財學
作者:陳怡芬 出版社:親子天下
更多精彩內容在這本書中,推薦給大家!
【提醒:本文觀點僅供參考,投資人請自行判斷並謹慎評估風險。】
更多親子理財教育觀念,好文推薦你>>
- 孩子的理財觀念不能等!從 4個簡單活動,讓他們懂得「省錢、複利、延遲滿足」,長大不怕成為 月光族
- 國小開始,3 階段培養理財觀念....尤其孩子認為100元很大時,最有用!
- 拒當子女提款機!理財專家建議:讓孩子 5 歲就知道 什麼是「沒錢」
- 國小開始,3 階段培養理財觀念....尤其孩子認為100元很大時,最有用!
- 小孩的紅包別拿去存!這樣投資,20年後就能 無痛存到百萬大學教育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