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章來源:Money錢官網)
別以為高配息就是高獲利
善用狗咬狗投資策略
每個人都想靠投資賺錢,
但若沒有事先做足功課,
聽到有高配息、高報酬的投資商品,
就一股腦地把錢投入,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投資要成功,不道聽塗說、勤做功課是不二法門。
一位朋友總是針對基金投資找我問東問西,
有時候不免覺得煩;但回想起來,
他的基金投資過程倒是個有趣的範例,頗值得參考。
他是個五年級前段生,
原本對基金投資一無所知,
在聽了我幫某位老人家規劃晚年資金運用後,
對基金產生興趣。碰巧有熟人是銀行理專,
於是大膽地接受了對方提供的所謂「最佳理財方案」,
以母親的房子辦理抵押貸款,
再以貸款金額的半數在該銀行買基金。
說他大膽,
是因為他生平的第一個基金投資是以南非幣計價的高配息基金,
當時的年化配息率高達17%、18%。
他不知道銀行理專為的是做自己的業績,
既做成一筆貸款又賣出一筆高額基金。
銀行提供此方案的條件是必須拿出貸得的一半金額買基金,
若客戶願意,就能從寬放貸。
投資人買高配息基金
賺的永遠是銀行
聽朋友說,根據銀行的設計,
貸款可只付息,減輕每月負擔;
基金投資部分因每月配息甚高,繳納房貸利息綽綽有餘。
投資之後的的前幾個月,
配息減去貸款付息的餘額令他覺得非常滿意,簡直是「意想不到的好康」。
然而,真正得利的其實是銀行!這種類型的貸款利率,
一般來說都比普通的購屋貸款高,銀行已經賺了一手;
所提供的基金又屬於銷售費用後收型的高配息基金,
要鎖4年才免銷售費。這4年間,若每年配息18%,
4年可達72%,就算本金因淨值變動因素出現虧損,
客戶也會「感覺沒賠錢」。
不過我這位朋友後來還是「感覺到有賠錢」,
因為去年全球經濟環境不佳,
投資基金的本金已經賠去將近4成,
還比配息多。於是他只好自我安慰說:
「配息只要維持18%,5年7個月後就可回本,
贖回基金退出時不管拿回多少錢,都算是賺的。」
嘴巴雖硬,但他對投資標的的選擇已有轉向,
開始問我壽險公司推出的配息型保單,
這時他已不追逐高配息,例如我先前提到的前5年配息4%、
後5年配息8%的保單,以及所謂「進階版」的前3年配4%、
第2個3年配6%,最後4年配8%等等配息水準,似乎都可接受,
只差這類投資型保單都須搭配壽險,
買保險的費用超過所投資金額的4%,
對沒有保險需求的人而言,
只有徒然減少實際投資金額,並不划算。
查詢基金績效評比
挑選適合自己的標的
結果朋友沒選擇這類保單,
又問我如果在券商買基金好不好,
因為他有朋友在某券商工作,也在推銷基金。
我的回答是不管銀行、保險公司或券商,
就投資基金而言,它們都只是銷售通路,
自己並沒有基金產品。
真正的產品來源是由基金公司(投信)發行,或自國外引進海外基金。
搞了半天,
朋友才明白在國內可買到的基金有「土產」和「進口」之分,
他先前買的高配息基金都是「洋貨」。
結果又問:「買『國產的』是不是比較好?
直接向基金公司買基金是不是比較划算?」
於是我提供「狗咬狗投資策略」給他。
我還在基金公司任職時,公司所在的辦公大樓就有3家基金公司,
我建議他找個下午跑一趟,一家一家詢問當前的全球財經情勢,
目前適合買哪種基金(股票型、平衡型、指數型、債券型等)。
所謂狗咬狗是指每家公司都會有各自的看法、說法,
就用A家說法問B家、用B家說法問C家,
讓他們互咬,咬了一輪,會有共同的說法出現,
就是很好的投資建議。
後來朋友告訴我,他已經開始進行這個策略,
但不急著找出結論;
又問我有沒有什麼其他方法可比較這麼多的基金產品?
我的答案是,上投信投顧公會的網站查詢績效評比,
花點工夫做功課,再選擇適合自己的績優基金。
朋友說,查詢績效評比很花時間,
我說是該多花時間研究準備,不宜貿然出手。
他之後告訴我上網找資料時曾點進某家基金公司的網站,
發現可直接在基金公司網站購買基金,手續費有優惠,
他正考慮在網上買基金。
我覺得這位煩人朋友還是有他的有趣、可愛之處,
這到底是他的基金投資3部曲,還是進化史?
開始您的投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