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我回來了,
有種出了一趟遠門後總算回家了的感覺。
很高興能夠像這樣,
有再次跟你聊天的機會。
我的心真的是在外遊歷很久了。
帶著微笑坐下,我們要從哪裡說起呢?
讓我坐在你身旁,輕鬆的聊一聊。
(中略)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關於「回歸自我」這件事
這讓我突然想談一談,
關於 「回歸自我」這件事,
找回自己,回歸自我本色。
是的,我想要回歸自我,
想要找回自己喜歡的、
討厭的、感到高興的、
感到悲傷的與感到快樂的事物,
我想要重新尋回,
這些我所失去的。
生活中遇到的種種事情
讓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
我們每一天,
都在各種事物的影響下工作和經營生活。
處理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
時常為此調整自我,
努力包容著所不能接受的事、不斷改變,
並盡量在這之中取得平衡。
但如此一來,
我們將會變得越來越不像原本的自己,
以心情舉例,
總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迷路的孩子。
現在的自己到底是哪個自己呢?
不由自主的隨波逐流、與世浮沉。
去了兒童圖書館
突然像是找回自我
日前,我去了位於中野區江原町的
「東京兒童圖書館」,
這地方實在是讓我嘆為觀止,
數不盡書架塞滿了大量的繪本和大量的書,
當我看到孩子們在聆聽大人念故事時,
我發現這個場所是能讓我找回自我的地方,
真實的自我原來就在這裡。
我想起過去,專注的看著
《艾摩與小飛龍的奇遇記》的地圖的自己。
這還是我第一次寫出這樣的心情,
其實我喜歡繪本、童話,
也很喜歡傳奇故事。
投入那些遠離現實世界的故事中,
就像在心中展開新的旅程般,
所有看似絕對不可能成真的事,
在故事裡都能成為可能。
閱讀這些故事時,
我就像回到過去,
那個對世界充滿信任、
無所畏懼的孩子。
沉浸於那樣的世界和氣氛中,
能讓我感到安心,並使我的心感到溫暖。
簡單的說,
我認為不想成為大人、孩子氣的自己,
或許才是最真實的樣貌。
至少,待在充滿了小孩子的
「東京兒童圖書館」,
我似乎能感覺到並回想起最原本的自我。
逃避現實
是長大的特權
某些人可能會將這種行為,
解釋成是在逃避現實。
事實上,我只是了解到了,
原來到東京兒童圖書館,
我就能夠 「回歸自我」。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
我的心情一直都穩定不下來,
處於迷失的狀態。
因此,能夠體驗到什麼是回歸自我,
讓我感到非常幸運。
這樣的心境和自己的狀態,
讓我發覺自己的心理平衡或許有些失常,
但我知道,其實自己並不是那麼的堅強,
不知不覺中,
作為大人應有的作為、技能和智慧等,
這些意識又會慢慢使我遠離自我。
想維持自我相當困難
但大人偶爾也會迷失方向
你是怎麼想的呢?
想要維持自我其實相當困難,
我斷斷續續的想著這些事,
就這樣度過了週末。
雖然有點渾噩,但沒關係,
即使是大人偶爾也會迷失方向。
好好珍惜孩子般的自己,
回想起孩童時期的自己。
在這之中或許有著能夠讓你
「回歸自我」的提示。
成長的過程不是覆蓋,
而是獲得
過去有一段時間,
我將心靈封閉了起來,
努力讓自己表現得像個大人,
卻越走越迷惘。
當我漸漸憶起童年才恍然大悟,
成長的過程不是覆蓋、蛻變,而是獲得。
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有成熟的樣子,
但也不需要刻意遺忘曾經身為孩童的自己,
相信這樣的想法,能對你有所幫助。
偶爾一個人出門去旅行吧
在日常生活中,
很少會有一個人獨處的時間。
而旅行,就是離開你所在的地方,
一個人前往異地。
旅行能讓你面對自我,
偶爾出門旅行走走吧。
出發,是為了回歸
和家人、朋友一同出門,
見識稀有的景點與吃遍美食,
這並不是旅行,而是觀光。
觀光是單純的享受遊玩樂趣和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並沒有思考一些事情的時間。
但是,旅行則是為了尋找自我而存在,
旅行在人生中是不可或缺的,
沒有旅行過的人,就無法體驗真正的獨處。
出門旅行吧,
旅途上你將與獨立的自我相遇。
看更多好文>>
本文摘自《松浦彌太郎寫給凌晨五點的你》
作者: 松浦彌太郎 / 出版社:大是文化
責任編輯:Stella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