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 鴻上尚史
「一個人」很悲哀嗎?
每個人都有不想獨處,
身旁卻沒有人陪伴的經驗。
無法融入其他人的談話;
其他人在聊天時跳過自己;
不得不一個人吃午餐;
完全沒有人邀約吃飯;
其他人相約吃飯,
卻唯獨把自己排擠在外;
無法擠進任何一個小圈圈……
每個人應該都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
因為我們不想遇到這種事,
所以努力和別人聊天,取悅別人,
拚命結交朋友,
硬是擠進小圈圈或派系,
避免獨來獨往,形單影隻。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當剩一個人的時候
總是會感到焦慮、孤獨
然而,當最終只剩下一個人時,
還是會感到孤獨。
於是,不由得為自己
「沒有一起吃午餐的朋友」
的這份孤獨傷神。
當你獨處時,
會為「獨來獨往」這件事煩惱不已。
「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完全沒朋友?」
「明天也會找不到人和我一起吃午餐嗎?」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這算是霸凌嗎?」
「到底怎麼做,
別人才會和我一起吃午餐?」
「一個人孤伶伶地吃午餐好丟臉。」
「我真是太悲哀了。」
你一個人吃飯時,會胡思亂想,
腦海中浮現各種煩憂,
然後因不安而陷入痛苦。
你的內心處於異常忙碌的狀態
想東想西,痛苦不已
「我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怎樣才能擺脫這種悲哀的狀態?」
「怎麼做,才不會整天孤伶伶?」
你不停煩惱,卻沒想過:
「為什麼不可以一個人?」
你會左思右想,但不會對一件事產生疑問。
那就是:「為什麼不可以一個人?」
雖然你會思考:「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卻不會去想:「為何不能獨來獨往?」
「為什麼一個人吃午餐就很悲哀?」
「為什麼一個人回家很丟臉?」
「為什麼不能一個人喝酒?」
「為什麼一定要交很多朋友?」
還有更大膽的疑問:
「為什麼無法和很多人定期用電子郵件聯絡,
就會覺得很丟臉?」
「為什麼手機一個星期都沒響,
就覺得有問題?」
「為什麼非要有好朋友?」
每天因為害怕孤獨
忙著「找伴」 避免獨來獨往
當你對這些事產生疑問後,
就會發現最重要的問題。
這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
「我到底想怎麼樣?」
「我想怎麼樣?
就是不希望孤伶伶地一個人吃午餐,
希望吃午餐的時候,
可以和其他人一起開心地聊天。」
也許你會這麼回答。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你以前應該從來沒想過
「為什麼不可以一個人」,
認為「形單影隻就是不好,
就是很丟臉,就是很沒面子」。
向來這麼認為的人,
從來不覺得一個人也無所謂,
而會不斷尋求一起吃午餐的飯友。
至今為止,每天都忙著「找伴」,
避免獨來獨往,
為了避免被小圈圈排斥,
每天為人際關係煩惱不已。
即使對方聊天的內容很無聊,
也會隨聲附和;
再無聊也會陪笑臉,
跟著別人聊一些根本不想聊的話題,
只是為了避免孤單。
只是因為覺得「孤獨很悲哀」。
即使這麼努力,
還是不可避免地形單影隻,
就忍不住想:「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
「孤伶伶的一個人真是太寂寞,
太悲哀了。」……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一個人獨來獨往真的很悲哀嗎?
真正讓人感到痛苦的是
認為獨來獨往很悲哀的想法
一個人不行嗎?
也許你會覺得,
話說得再好聽也沒用,
如果在班上或職場上沒朋友,
每天一個人吃午餐,
難道不會覺得孤單寂寞嗎?
你一定會說,每天都獨來獨往,
一整天都不和任何人交談,真的很悲哀。
無法忍受手機完全不響,
無法想像一個星期
都沒有收到任何訊息的人生……
即使這樣,我仍然想問:
「一個人不行嗎?」
形單影隻這麼悲哀、
這麼丟臉嗎?真的是這樣嗎?
我認為,
並不是一個人獨來獨往這件事本身很悲哀,
而是「認為獨來獨往很悲哀的想法」讓人痛苦。
不想一個人的想法太強烈
反而讓人覺得很煩
為了說明這種情況,
請各位先觀察一下自己周圍。
在你的周圍,
是否有比你更強烈地
「不想獨來獨往」的人?
你有沒有發現,
那種人因為「不想獨來獨往」
的想法太強烈,所以其他人都覺得他「很煩」?
那個人因為極度不想一個人,
所以極度害怕獨來獨往,
整天想要黏著別人。
正因為這種想法很強烈,
所以其他人才會覺得他「很煩」。
我認為,「煩人」這個字眼,
充滿了對那些在人際關係上
強人所難的人,所產生的嫌惡。
除了會覺得老師和上司
這些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煩人」以外,
也會覺得比任何人都過度害怕一個人,
尋求黏膩關係的人「很煩人」。
基於不想一個人 結交朋友
人際關係當然會出問題
每個人都不想一個人,
所以才會為人際關係煩惱。
據說街頭的算命師只要問:
「你是不是在為人際關係煩惱?」
十之八九不會錯。
萬一錯了,鐵定就是「金錢或健康的問題」。
在這世界上,
不管任何人都有人際關係的煩惱。
如果告訴你,大部分的人是因為覺得
「一個人很悲哀」,才會陷入煩惱,
你一定會很驚訝吧?
「由於一個人獨來獨往很悲哀,
所以要結交朋友,
但並不是因為想和對方當朋友,
而是不想要一個人,所以才和他做朋友。」
建立在這種動機上的人際關係當然會出問題。
因為不想一個人,
所以願意忍受無聊的對話;
因為不想一個人,所以建立小圈圈;
因為覺得一個人很悲哀,
所以隨時希望和別人在一起。
這樣的人際關係,
只會造成你、我的痛苦。
真正體驗過一個人
其實時間很豐富、充實
假如你問:「一個人不行嗎?」
我會回答你:「完全沒問題。」
「一個人完全沒問題,
你並不是因為『一個人』的狀態而痛苦,
而是認定『一個人很悲哀』,所以才會痛苦。」
同時,我還要補充一句。
「一個人」的狀態並不會痛苦,
體會過「真孤獨」的人都瞭解,
能夠真正獨處時,
時間將過得很豐富、充實。
只要能夠認為「一個人並不悲哀」,
獨處的時間就會豐富、充實得令你驚訝。
你將在獨處的時間,體會各種新發現。
但是,當你認定「一個人很悲哀」,
你就會一直痛苦下去。
因為很悲哀,所以覺得很丟臉,
很沒面子,就會自責,
認為周圍的人都在嘲笑自己,
於是就會痛苦不已。
然而,「一個人獨來獨往」
完全不代表「一個人很悲哀」。
為 一個人很悲哀 感到痛苦
其實是「偽孤獨」
為「一個人很悲哀」感到痛苦,
為各種事煩惱,
搞得自己內心很不安寧的狀態就是「偽孤獨」。
一整天沒有和別人說話,
回到家之後,手機也沒有響,
覺得「一個人很悲哀」的狀態的確孤獨,
但其實這種狀態是
隨時都想要尋求有人陪伴的「偽孤獨」。
雖然你一個人獨處,
但腦袋裡隨時都在尋求其他人,
那並不是真正的孤獨。
你否定了「一個人獨處」,
不管對象是誰,
都希望有人陪伴自己,這就是「偽孤獨」。
我一再重申。
「一個人」的狀態並不會痛苦,
而是「一個人很悲哀」的想法,讓你感到痛苦。
【練習課的重點】
•覺得「一個人很悲哀」,
想要尋求他人陪伴就是「偽孤獨」。
•「真孤獨」可以引導自己發現
「真正想做的事」。
看更多好文>>
本文摘自《孤獨與不安》
作者: 鴻上尚史
譯者: 王蘊潔
出版社:寶瓶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