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李偉文
世界衛生組織曾表示,
現代人類的 3大文明病是
愛滋病、癌症與憂鬱症,
每年全世界因為憂鬱症
而自殺的人數超過 1百萬人,
有 3億 5千萬人正為憂鬱症所苦。
臺灣的數據也非常嚇人,衛生福利部統計,
單單在 2014年看診
並請領治療憂鬱症藥物的就有 116萬人,
臺灣人每年至少吃掉
1億 5千萬顆鎮靜劑及安眠藥。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灣 20歲以上人民
每 3人就有 1人正遭受 精神困擾
據中研院歷年的統計,
全臺灣有心身症、精神困擾的人約占百分之 25左右,
甚至因精神疾病嚴重
到領有殘障手冊的人也有 20多萬人;
也有調查指出,
臺灣出現疑似廣泛性焦慮症的人將近 600萬人,
等於 20歲以上的民眾每 3人之中就有 1人,
憂鬱到曾有自殺念頭的人有 200多萬人。
狀況持續半年以上
所謂廣泛性焦慮的外在表現就是浮躁不安、容易疲累,
而且很容易不耐煩,肌肉經常緊繃,
夜晚難以入睡或者睡得很不安穩,
而且這些狀況持續半年以上。
焦慮、憂鬱、壓力 加上
生理、心理、環境 = 心身症
這種身體明明不舒服,卻又查不出具體的生理疾病,
有時會稱為心身症,
也就是與焦慮、憂鬱、壓力有關的
「精神官能症」。
據統計,臺灣每年有 10多萬人因心身症到醫院求診,
而且大多數是正在工作的青壯年,
不但影響個人,也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產生這些精神方面的困擾有 3種原因:
第 1個是生理上的,
也就是遺傳或內分泌失調造成;
第 2個是心理上的,
比如要求完美的性格或無法處理工作壓力;
第 3個是來自於環境的影響,
大者如天災人禍的巨大災難,
小者如居家環境的布置。
最近的研究一再證實,
心理與環境,甚至遺傳基因也會和環境互相影響,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
單單只是把牢房漆成粉紅色,
就會降低囚犯的攻擊性,稱為粉紅牢房效應。
遠離心身症 每週與朋友吃飯
適度避開 令人煩惱的事情
為什麼會有這麼高比例的心身症?
主要原因大概來自於工作的競爭壓力。
當然,面對新事物與新挑戰時,
適度的壓力、適度的緊張感是好事,
能讓我們集中精神與資源,也是渴望成長的象徵,
但是若緊張焦慮到心神不寧,就太過度了,
恐怕需要主動想辦法降低這種因壓力而來的焦慮。
有人建議適度避開令人煩惱的事情,
也不要一早起床就看公司的電子郵件,
破壞一整天的心情。
養成每週 1、2次與朋友吃飯談心的習慣,
多關心別人,建立與人感情的親密連結。
白天要有充足的日照與光線,
每天至少要有機會接觸到自然光,
至於晚上回到家就不要有太強烈的照明,
尤其睡前不要看手機,
因為手機螢幕的藍光會干擾睡眠,
而睡眠不足則會加重我們的壓力。
運動可以紓解壓力
吃甜食紓解容易「過勞肥」
運動是紓解壓力最好的方法,
若是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外出運動,
每天撥出五分鐘、十分鐘
在房間做做簡單的健身操、瑜伽,
或者類似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毛巾操,
這樣的時間或環境總是有的。
若有機會,
利用工作空檔練習呼吸或者靜坐禪定,
也是能迅速紓壓、讓心神安定的好方法。
假如沒有意識到自己正承受著壓力,
恐怕會選擇用吃東西來紓解,
尤其是甜食,不管是飲料或糕餅,
這些高糖分子可以迅速提升腦中的血清張力素,
壓力會暫時緩解而且產生幸福感,
但是效果來得快也去得快,
不知不覺中會一再渴求甜食,
這也是肥胖愈來愈年輕化的原因,
針對上班族還有一個名稱—過勞肥。
勸憂鬱症的朋友 開心
不僅無效 還會「加重」壓力
因憂鬱症的比例這麼高,
我們身邊的親戚朋友一定有人正身受其苦,
若勸朋友高興一點、想開一點,要他振作起來,
或者想說服他不用擔心,情況依舊很好……
這些言語的勸說不只無效,甚至還會加重其壓力,
讓他們覺得自己真的是一無是處,
而且還是個不知感激、不知好歹的人。
正在情緒困擾中的人無法透過理性說服走出困境,
因為人的意志力與情緒是很難連線的,
即便擁有堅強的意志,也很難克服沮喪。
最好的方法是尋求醫療或輔導專業的協助,
身為朋友只能從生活中
透過活動這種間接的行動,
轉移他們的心神焦點,
讓美妙的感覺帶動低迷的情緒。
至於每個人(包括你我)
在還沒有陷入情緒風暴前,要常提醒自己,
生命裡總有失望,但是不要忘了,
它是有限的,而且一定會過去;
別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窮的。
本文 擷取自 活得興高采烈 一書
作者:李偉文 出版社:時報出版
【book可能的任務】粉絲團
透過閱讀,開拓知識
透過閱讀,增加話題
透過閱讀,放鬆心靈
我們提供「書摘」、「讀書心得」等等
↓↓按個讚,與您一起「閱讀」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