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人有多愛吃到飽餐廳,
從公司聚餐到朋友聚會都可以看出來,
想吃點大餐慶祝時,
十次有八次會約在吃到飽餐廳,
但為什麼?洪雪珍分析,
貪吃文化的背後所隱藏的,
是台灣人一無所有的悲傷。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洪雪珍
有一次搭計程車,我才說要到某某大樓,
司機馬上回我,他知道,是XX路 399 號!
哇,這麼厲害?
難不成這位司機能夠記得了全台北市每棟大樓的門號?
他嘿嘿笑兩聲之後回答:
「399吃到飽,好記!」
當然,現在沒有 399 這個價碼,
不少飯店老早一路衝向 2,000 元大關。
不過,吃到飽,仍然是台灣餐飲業的傳奇!
食物堆得像山一樣高,馬不停蹄的及時補滿,
看起來豐盛富足,其實看穿了,
就知道它是社會貧窮之後的異形。
吃到飽,提供了富足的假象
每年我們公司有兩次聚餐,
我已經多年不參加,為什麼?
因為公司裡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同事,
每次票選出來的餐廳,
無一例外,都是吃到飽,
像是海鮮吃到飽、燒烤吃到飽…
可是我堅持拒絕吃到飽,
理由有兩個,第一我認為聚餐為的是聚會聊天,
每個人走來走去拿吃的,怎麼聊天?
第二我根本吃不了那麼多,
更何況我也不想吃那麼多,
因為吃到飽餐廳的食材都是次等,並不好吃。
年輕同事感到很奇怪,忍不住來問我,
怎麼捨得不吃?這可是很難得的大餐!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年兩次望眼欲穿的小確幸!
聽到這裡,我心裡飄過一絲悲涼,
這一代年輕人低薪,扣除房租與吃飯交通,
手頭沒多的錢,能夠到餐廳,
放眼望去,各式各樣的食物,
什麼都吃得到,愛吃多少就吃多少,
是一種富足,也是一種暢快!
聚餐之後,隔壁部門的主管見到我,
笑著跟我說,你沒來太可惜了,
應該看看你部門的同事是多麼狼吞虎嚥,
嗯,我想他是要我想像一下什麼是餓鬼投胎。
我沒說什麼,看了看他的同事,都是當地人,
住家裡、吃家裡,而我的同事以外地來的居多,
當然是這個結果,一點也不意外!
吃,是一種滿足,
是口欲的滿足,也是心靈的滿足。
對於有錢人來說,吃是文化,吃的是精緻。
對於窮人來說,吃是忘懷,
忘記生活的苦、人生的難;
也是安慰,安慰疲憊的心、
困頓的身,吃的是飽足。
珍珠奶茶,負擔得起的平價奢侈
中國大陸經濟還未全面起飛時,
那時候我讀他們的文學作品,
談到文革時期,
成篇累牘都在談一個主題,肚子有多餓!
後來到大陸,看到他們吃飯,
人人捧個大碗公,連女生都是,
感到很驚奇,心想怎麼吃得下?
可是很快的,每個碗都吃到見底,
一顆米也不剩。那時候我就懂了:
畢業 10 年一直住頂樓加蓋
卻每天買 3 杯飲料、每月喝掉 1/8 薪水
掏空了,填滿它,在空與滿之間,
緊緊抓住瞬間稍從即逝的滿足感。
有一位女同事,也是打外地來,
畢業十年,非常節省,能搭公車,絕不搭捷運。
你猜她在哪裡租房子住?
她從未搬過家,
一直租在大學時期的雅房,頂樓加蓋,沒有浴廁。
可是她每天買三杯飲料,一百五十元,
每月喝掉八分之一薪水。
這種飲料就算無糖,
也不是好東西,增加身體負擔。
不論是從金錢或健康來看,
我都看不懂這個算盤是怎麼打的,
不過她回答我的那一刻,我滿恨自己的,
早知道就不問,太沈重!她說:
「這是我生活中,僅剩的幸福,
否則我不知道生活有什麼樂趣、工作有什麼意義。」
喝飲料,成為日復一日、單調無聊的日子裡,
唯一她負擔得起的平價奢侈,讓她有感地活下去。
現在年輕人都知道,
貧窮只會繼續下去,難以翻身,
所以不婚不生,拒絕貧窮世襲。
即使如此,
他們還是希望過得貧窮而充實,成為貧充族。
我有一位男同事燒得一手好菜,
一到假日就辦趴,死黨當中,有採買的,有切洗的,
窩在他的租處大快朵頤,
吃得實在也便宜,再加幾手啤酒,
天南地北,輕鬆愜意,覺得才像在過日子!
很多大人們看不懂這一代追求小確幸,
每天盡是吃吃喝喝,
其實真相是,貪吃的背後,是悲傷的貧窮。
生活的苦悶,
都是現代人過度飲食的由來...
《過度飲食心理學》這本書,
由美國華盛頓塔科瑪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
基瑪‧卡吉兒(Kima Cargill)所撰寫,
同時具有營養學與心理學的雙重背景,
跨領域提出創見「過度飲食心理學」,
從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開始,
一路談到精神醫學、心理學,
剖析現代人過度飲食背後的社會結構
與個人心理之間的糾結,
原因錯綜複雜,論述完整,值得一讀。
當工作壓力大,就買一杯珍珠奶茶來喝;
當心裡抑鬱苦悶,就買一瓶酒來喝;
當覺得外形不佳,想要減重,就買果汁來做輕斷食;
當睡不著,就吞個助眠劑…
也許是時候,我們該靜下來,思考這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的人生,
都用『吃』來解決問題?」
難道除了吃吃喝喝之外,
我們的心靈無法滿足、生命找不到意義?
也許在《過度飲食心理學》這本書,
可以嘗試解開一些困惑。
它解釋了目前台灣追求美食的狂熱現象,
說明大家透過吃喝來滿足、
麻痺對生活的苦悶抑鬱,
達到一種暫時的小確幸,背後複雜深沈的原因。
看更多好文,成就更好的人生:
- 「不可以擦掉孩子寫錯的字!」德國老師禁止父母做的5件事 ( 由衷建議台灣爸媽看看...
- 一位遍體鱗傷老師的心聲:台灣教育的「失敗」,首推「2大功臣」
- 陪老婆抗癌5年,燒掉1億台幣... 陪病家屬曝心聲:沒錢真的只能等死,台灣人一定要珍惜
- 台灣已故作家 三毛:真正的愛情,就是「不緊張」!(句句入心,使人平靜的 12句話...)
- 走過被圍毆的童年,唐鳳 16歲創業 33歲退休,如今成為台灣防疫天才大臣:與眾不同 才是正常!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責任編輯/ㄆㄆ
(圖/shutterstock,示意圖,僅供參考)
洪雪珍的最新力作:
《哪有工作不委屈,沒有工作你會更委屈》博客來熱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