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的一生,如果懂得把時間留給自己,
而非浪費在滿足社會
對自己的評價與意見上,
信念將自然而然的產生。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何培鈞
被遺忘的地方文化資產
其實是最重要的存在
無論是一棟透天民房、一座百年古厝、
一處斑駁的鐵皮屋、一條常民街區,
或者一個地方小鎮,
從台灣地方發展經驗來看,
場域價值與魅力的建構,
不能僅局限於有形的空間呈現。
最重要的,是空間承載的意涵內容、
隱含的無形價值,
以及背後的一切象徵。
場域猶如載體那般存在著,
活動於其中的人、事、物,
共構而生的自然環境、文化生態、
地方產業到風土資產等,
匯聚成獨特的個性。
當造訪者進入場域,
便會接收到強烈的訊息,
進而被感動、被觸發,
產生認同、關心與互動,
甚至進而參與並成為其中的一分子。
因此,在場域經營的長期過程中,
信念確實扮演著關鍵角色,
影響經營者的決策與處事態度。
如果無法深刻理解,
那麼,即使延請國外知名建築大師
來蓋一棟美輪美奐的建築,
也不過是移植大師的理念與作品,
硬生生扎在這塊土地上,
成為一處傲然卻孤立的存在。
何培鈞花 365天改造廢墟
從夢想到實踐蛻變
我回想起十五年前,
人生第一個作品—「天空的院子」。
若從建築硬體來看,
它不過就是一間民宿。
然而,打從一開始,
我就不是為了開民宿去開民宿,
而是為了保存傳統文化價值。
我努力扮演民宿的管家,
讓民宿不淪為賺錢工具,
而是展現其為振興文化重要載體的使命,
讓造訪者親身探索其中意涵。
大二那年,
我在海拔八百公尺的竹山山林之中,
偶然發現一座百年古厝。
那時我強烈意識到,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
我們可能忽略了、遺忘了
重要的地方文化價值。
我們出國旅行,
總會在日本、歐洲的城市與鄉村中
遇見各種獨特風貌,
他們的地方文化大多保存得相當完善。
然而,台灣的發展卻非如此,
城鄉間至今仍存在巨大落差。
這不禁讓我強烈省思:
我出生在一個最好的年代,
但它卻有著最諷刺的社會狀態。
我從自己有限的視野出發,
漸漸延伸聚焦成對美好未來的渴望,
深刻期許自己有朝一日能重建失落的文化,
讓這些無價之寶成為未來人類共同關注的議題。
信念的種子在大二那年悄悄萌芽,
慢慢醞釀發酵。
( 廢墟改建成天空的院子 / 天下文化 )
退伍那年,我在許多親友的指責下,
背負著整個家族的輿論壓力,
舉債創業,與表哥兩人貸款
買下在他人眼中形同廢墟的古厝。
自幼喜歡建築,
長大卻被迫從醫的表哥,
當時也正式向醫院提請長假,
表兄弟倆胼手胝足,
歷經一年山中修屋的艱苦歲月,
終於打造出屬於我們心中最美的夢想天堂。
靠信念堅持到底
人生才能活得踏實
然而,修復一座雜草蔓生、
荒廢已久的百年古厝,
又要長期維護古厝的樣貌,談何容易!
為了彰顯古厝文化價值的初衷,
我必須想辦法讓前來的遊客停留久一點,
遊客才有足夠時間發現文化之美。
如此一來,似乎只有經營民宿一途了。
我將百年三合院落命名為「天空的院子」,
致力成為民宿的文化經營者。
這是我對社會的使命,
也是我人生非常關鍵的決定。
不過,民宿最初真是慘澹經營。
民宿所在的竹山鎮大鞍社區早已沒落,
初出社會的我也曾幾乎付不出貸款,
還經常得一個人整理九百多坪園區、
所有的房務、跑遍所有可能的業務……。
整整三年時間,嘗盡各式嚴峻考驗,
歷經無止境的打擊與沮喪。
夜深人靜時,孤獨的身影,
映照著百年古厝的寂靜,
成為我內心理性與感性間糾纏的進行曲。
今年,是我在竹山創業的第十五年,
回想草創時期那三年
遇到的無數嚴厲考驗與挑戰,
一切仍歷歷在目。
但直到今天,
我從未有過任何放棄、妥協與退場的念頭。
為何人生可以活得如此篤定坦率?
因為,我不只是經營民宿,
而是為了文化保存。
我必須讓這件事情的意義延續下去。
閱讀更多好文,成就更好的自己:
- 一個人的失敗始於脾氣!真正高層次的人都懂得「控制 脾氣,溫柔說話」!
- 餘生很貴,請別浪費!遠離 那些折磨你的「爛人爛事」!
- 別讓說話的「音量」,暴露了內在的「修養」!
- 「你的氣場,會吸引相同的人」學會 3 點,運用這股巨大的力量,幫你翻轉命運!
- 竹子哲學:竹子四年才長 3 公分,第 5年開始 每天長 30 公分!而我們有多少人 熬不過那 4年?
本文摘自《你想活出怎樣的小鎮?》
作者:何培鈞 / 出版社:天下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JJ )
( 首圖來源 / 何培鈞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