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
一旦在公共場所聽到有人咳嗽,
多數人反應通常會相當驚慌,
但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
王美文藥師提醒,
臺灣是海島型氣候,環境中的過敏原,
可能造成過敏性鼻炎、
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等反應,
但只要用對抗組織胺和類固醇等藥物,
即可緩解過敏症狀,不必過度擔憂。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過敏症狀 3 程度
嚴重恐休克死亡
王美文藥師說明,
當人體第一次暴露於有過敏原之環境時,
免疫系統只會使其成為過敏體質,
若再次暴露於相同的過敏原後,
會快速產生組織胺、
介白素及細胞激素等致過敏物質,
引發一連串發炎反應,
產生局部組織充血腫脹、
血管通透性增加、呼吸道平滑肌痙攣
及眼鼻部搔癢難耐等症狀。
王美文藥師補充,輕度過敏症狀包括:
蕁麻疹、鼻塞及流鼻水;
中度過敏症狀則有:
呼吸困難及全身出疹;
嚴重的過敏症狀可能導致休克甚至命危。
抗過敏藥物分 2 類
不同作用有哪些?
在藥物治療方面,
要減少致過敏物質產生,
並減少後續的發炎反應。
1. 抗組織胺:
減少致過敏物質組織胺的產生。
(1) 身性抗組織胺:
有鎮靜性抗組織胺及非鎮靜性抗組織胺。
常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及輕微皮膚搔癢症狀,
副作用為:口乾、舌燥、想睡、
視力模糊及腸胃不適等。
服藥期間可能會造成嗜睡,
應避免開車、操作機械及飲酒。
(2) 局部使用抗組織胺:
使用抗組織胺鼻噴劑,
可直接作用在鼻黏膜上,
較少產生嗜睡及頭痛,
但可能會有鼻刺激、口乾、
喉嚨痛及流鼻血等副作用。
2. 類固醇:
減少致過敏物質產生後,
後續產生的發炎反應,
但應遵照醫囑使用,
勿任意更改劑量。
全身性類固醇在氣喘、
嚴重的過敏反應或自體免疫疾病,
可能會用類固醇直接抑制發炎反應;
口服類固醇與食品或胃藥併服,
以減少腸胃不適,如果不明原因發燒、
喉嚨痛、血便或黑便、
幻覺或急劇情緒波動等情況,
應速與醫師聯絡。
(1) 局部使用類固醇:
局部使用類固醇較全身性類固醇劑量低、
效果好且較不易產生全身性副作用。
含類固醇鼻噴劑,可用於過敏性鼻炎。
(2) 含類固醇吸入劑:
可用於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療,
用完必須漱口,減少口腔念珠菌感染。
(3) 含類固醇外用藥膏:
用於汗皰疹、脂漏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及接觸性皮膚炎等,
會依病人年齡、部位及嚴重程度
決定藥品種類及強度。
降低過敏機率
從日常生活經驗開始
王美文藥師建議,可從日常生活的經驗中,
了解自己的過敏原為何,
並減少刺激性飲食、
徹底清潔室內及寢具、
少用刺激性香氛產品、避免養寵物、
保持環境通風、
適當運動及維持規律生活作息,
或透過抽血檢查找出過敏原,
都可降低致敏的機率。
【健康醫療網/曾正豪 記者報導】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William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