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已經 30歲 還整天在家、不找工作... 孩子的無能,都是被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害的!

圓神出版

圓神出版

  • 2017-08-02 15:05
  • 更新:2020-09-22 14:18

已經 30歲 還整天在家、不找工作... 孩子的無能,都是被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害的!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孩子突然像變了一個人,

什麼都不想做,連家門都不出,

為人父母除了擔憂外,什麼都做不了。

面對這樣的孩子,

也許父母該做的不是要他們「改變」,

要他們立刻脫離現況。

有時候,「溫柔」的不被肯定,

比辱罵更讓人沒自信。

封閉心靈的孩子是在外受了傷。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許皓宜

 

媽媽寫給

女兒─恩恩的信

親愛的恩恩:

用「內在小孩」來形容人心裡的焦慮,

的確讓焦慮感變得可親許多。

換句話說,

我們可以將內在小孩

想成心底最深最深的那份焦慮,是吧?

 

弟弟畢業不找工作

讓媽媽很擔心

媽媽也想和妳談談弟弟的問題。

妳是知道的,

弟弟內向的個性常常讓我感到煩惱:

他大學畢業都那麼久了,

除了剛畢業時願意出去上班,

辭去當年那個工作後,

就每天荒廢在家裡,

只靠打點零工,

根本沒辦法賺錢養活自己。

 

媽媽曾經帶他去職業介紹所,

但他一副興致缺缺的模樣,

輔導員問話,他不大搭理,

眼睛也不好好看著人家,

怎麼可能會有人想幫他找份好工作?

 

媽媽要求他去考研究所

弟弟不願意去 甚至頂嘴

媽媽也曾對他說:

「如果還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要不去考個研究所吧?」

沒想到他卻回我:

「你怎麼確定考研究所就能找到好工作?

一張文憑在社會上就有這麼了不起嗎?」

媽媽真覺得奇怪,

跟我講話就這麼能頂嘴了,

怎麼到外面去安靜得像隻貓一般?

 

弟弟根本連出門都不願意

媽媽把他形容成「尼特族」

妳看,這麼多年過去,

他都快三十歲了,一點工作資歷都沒有;

個性扭扭捏捏,女朋友也沒有著落。

現在倒好了,非必要就不出門,

只會在網路上看東西、買東西,

打電動、聽音樂、看漫畫…

正經事沒學到半樣,玩樂學會了不少。

 

平常除了媽媽會煮晚餐給他吃以外,

他幾乎都叫外食,連買東西都不用跨出大門。

妳看外邊是怎麼形容他這種人的?

「尼特族!」唉,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媽媽擔心自己不在以後

弟弟到底該如何生活

恩恩,妳知道媽媽是真的老了,

我再這樣讓他靠,還可以靠多久?

如果有一天我和妳爸爸都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他一個人該怎麼辦?

妳有自己的家庭,

媽媽也不希望他成為妳的包袱。

 

恩恩,告訴我,

媽媽該如何了解弟弟心裡的焦慮?

該怎麼做才能幫幫他呢?

 

媽媽 

 

 

恩恩的回信:

親愛的媽媽:您知道嗎?

太無能的人和太能幹的人,

有時是同樣的心情,同一種人。

 

有能力的人

仰賴「事有所成」的感覺

我認識許多能力很棒的人,

卻不容易感到快樂。

他們常常仰賴「事有所成」的感覺,

成就感作為養分,

才會感受到內心愉悅,生活有動力。

 

自認為或被認為無能的人

內心一定也渴望這種成就感

我也認識許多自認為(被認為)無能的人,

他們生命中根本沒有所謂成就感的養分,

所以每天閒耗日子好像也不打緊,

旁人怎麼嘮叨勸誡彷彿都不在乎,

但我想他們內心深處仍是有所感的,

只是躲進內心世界的城堡,

豎起城牆和護城河,拒絕與外界有所交流。

 

太能幹的人像勤勞的農夫

卻沒耐心等待農作物發芽

如果用耕種來比喻,

太能幹的人看來雖像勤勞的農夫,

卻沒有足夠耐心等待農作物發芽成長;

他們閒不下來,

內心隱約藏著怕農作物發不出芽的恐慌;

雖然知道天地萬物各有所命,

卻沒辦法忍受無法掌控。

唯有收成的一刻,

所有喜悅才會一起湧出,

但沒過多久,

又陷入下一次收成的等待。

 

身邊有位朋友,非常能幹

生活也什麼都不缺

卻總是不快樂

我身邊有很多能幹卻不快樂的人。

比如,一位情緒起伏大的女性朋友,

在旁人眼裡,她擁有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有夫有子、有車有房、有工作有家業。

 

她往往為自己定下高難度目標,

然後在不可思議的效率下一次次達標,

但她也時常情緒低落,崩潰大哭。

大家都覺得奇怪,她什麼都有了,

怎麼還是感受不到幸福?

朋友們說她一定是給自己壓力太大了,

叫她放輕鬆一點兒,

凡事不要那麼要求完美。

 

在路上偶遇那位朋友

她卻看起來 非常輕鬆

幾天前,我在路上偶遇她,

許久不見,便一起喝了杯咖啡,

我看她臉上表情比以往放鬆許多,

問她發生什麼好事?

她笑著搖搖頭說:

「沒什麼好事,也是一件好事。」

 

 

朋友的故事:陷入工作低潮

與老公起爭執

她說,前陣子陷入好長一段時間的工作低潮,

所有的計畫都不如己願。

某天,她在家和老公起了口角,

老公問她為何變得不可理喻?

她被惹怒,歇斯底里地質問對方:

為何結婚這麼久還不懂,

她情緒低落時需要的不是講道理,

而是安慰的擁抱?

講到這兒她臉上有些羞紅,

說那塊木頭(她指的是她老公)

竟然轉身進浴室,

她正感到一陣被拋棄的悲哀,

沒想到老公洗了把臉出來,

張開僵硬的雙手對她說:「來,抱抱。」

 

老公擁抱她並說:什麼都不要做

讓她釋放自己 長久累積的壓力

她像胸口被雷打中,

突然理解這個舉動對男人來說

需要多麼用力(和勉強)。

雖然他的表情看來並不浪漫、

更不體貼,但多年夫妻,

她感受到那背後有無比巨大的誠意。

 

她撲進他懷裡大哭,

一連串喃喃自語從口中流瀉出來:

「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男人也沒說什麼,

一邊抱著她、輕拍她的背,

像隻鸚鵡一樣幾乎重複了她的話:

「那就不要做了沒關係,

那就不要做了沒關係,

那就不要做了沒關係…」

 

在父母面前

從來沒有這樣耍賴過

她告訴我,這是從小到大

都不曾從父母那兒獲得的一句話,

印象中父母最常說的

「加油!」「再努力一點!」

幸運的是活到後半輩子,

生命中找到一個願意這麼告訴她的人。

當然她也明白,

或許這是因為她從來沒能在父母面前,

這麼充分且用力地耍賴過。

 

每個人能力有限,

都希望有人能愛這樣有限的我們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我們好像只能在如此有限的人生中,

展現最大誠意讓親愛的人知道:

沒關係,我就是愛那個有限的你,

希望你也愛這個有限的我。

 

太能幹的人如此,太無能的人又何嘗不是?

如果可以,誰不想自己是有能力、

被接納、受肯定的?

比起不斷手心向上被人施予,

誰不希望自己也能手心向下扶人一把?

 

弟弟接受太多指導

漸漸的遺忘自己的能力

我有個朋友就說:

「能夠被人利用,

才讓我感覺自己有所價值。」

親愛的媽媽,在我們家裡,

弟弟能手心向下的機會實在太少了。

 

弟弟就像是自己有田地的農夫,

偏偏左鄰右舍嫌(擔憂)他不夠豐收,

時常要來指導他如何耕田,

一個拿他的鋤頭、一個取他的耙子,

他只好躲進農舍裡,

等鄰舍把收成的作物送來給他。

您可別以為這樣的人過得很爽快,

日子一久,

他們恐怕連自己有田這事兒都忘了。

媽,我不是怪您,而是我太認同您了,

所以也不知不覺去搶他鋤頭,

廢除他自我生存的武功。

 

弟弟小時候的夢想 被否定

從此最常說的話是:

「你們決定就好」

您還記得嗎?他小時候志願是當個畫家,

但我們總擔心他走這行會養不起自己,

而要他去找份穩定的工作。

弟弟個性內斂,

從來不會像我一樣用力抗拒別人的安排,

但自從離開畫筆之後,他眼神都黯淡無光了。

您知道嗎?他現在口頭禪是:

「你們決定就好了。」

您是否聽到他也隱約在說:

「反正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心理學測驗:

兩隻狗被關到有電流的籠子裡

我想起一個知名心理學實驗:

美國賓州大學的塞利格曼教授

將兩隻狗分別關入底盤通電流的籠子中,

燈光一亮,底盤就會通電,

籠子裡的狗就會遭受電擊。

 

A狗用鼻子撞牆版 電流就會關閉

B狗無法停止電流

A籠子的設計是,

當狗用鼻子撞到牆板時,電流就會關閉;

B籠子則是怎麼都無法停止電流。

於是 A籠子的狗,

只要燈一亮受到電擊,就趕緊撞擊牆板;

怎麼都無法關掉電流的 B籠子的狗,

最後則放棄嘗試,

趴在通電的籠子裡認命哀鳴。

 

移到新的環境

B選擇直接放棄掙扎

接著實驗者將兩隻狗都移到新的環境,

新籠子的中間有個柵欄,

當狗站立那頭的底板通電時,

只要跳過中間柵欄到另一頭,就會安然無事。

令人驚訝的是,

原本在 A籠子中經歷過有電流掌控權的狗,

到新環境後會積極嘗試,直到跳過柵欄無事為止;

B籠子無掌控權的狗,

一到新環境遭受電擊時,

便直接趴在地板上,

連哀鳴都放棄了,

直到被電到發出皮毛的臭味也不願起身嘗試。

 

後來大家稱這個實驗結果為:

「習得的無助感」

—當我怎麼嘗試都做不好時,

就乾脆放棄吧!

 

人類世界裡

語言比電流更具傷害性

媽,我們當然不曾電擊過弟弟。

不過在人類社會中,

有些語言是比電流更具傷害性的,

特別對能力實在有限的小孩子來說,

光是父母家人短短一句:

「哎呀,你看看你怎麼這樣。」

就可以在他們的幻想世界中無限擴大。

長久下來,

就可能讓他們習慣個性消極,缺乏自信。

 

 

「溫柔」的不被肯定

比辱罵更讓人沒自信

從前我總認為,

家庭裡的辱罵才可能帶來這種結果;

學了心理學這麼多年,

我逐漸明白「溫柔」的後座力或許更強。

在一句句「寶貝,不可以喲!」

「寶貝,這樣不好喔!」

「寶貝,這樣不行噢!」的語言中,

溫柔地感受到自己被拒絕,

溫柔地理解自己並不受他人肯定,

溫柔地在「別人都是為我好」

的包圍下,逐漸窒息。

 

沒有穩定工作

沒有女友不會死

但一個人習慣於窒息

等於心死了

在溫柔裡死去,其實也是一種致命的恐懼呀。

所以現在,我只想鼓勵弟弟離家出走,

逃開我們對他的溫柔。

沒女朋友會死嗎?

工作不穩定會死嗎?

不擅長與人交朋友會死嗎?

不會的,媽媽。

 

但一個人習慣於窒息,

心靈就等同於是死了。

我是他姊姊,我愛他。

我不想他過這樣的日子。  

 

 

教養孩子,成為最棒的父母:

 

本文摘自《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

作者:許皓宜 / 出版社:如何出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

 

圓神出版

圓神出版

你的目光曾經停駐過的書,就是你想拓展的 視野。 書是活的,圓神出版 是你打造美好生活的提案家。 圓神書活網 : http://www.booklife.com.tw/

你的目光曾經停駐過的書,就是你想拓展的 視野。 書是活的,圓神出版 是你打造美好生活的提案家。 圓神書活網 : http://www.booklif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