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審稿:Dr. Stephen Lai
相信這是很多人的每日流程,
但漱口水並非口腔除臭劑,
更沒辦法替代牙膏,千萬不要照3餐使用,
對大部分來說,漱口水可以殺菌除臭,
且幫助我們在忙碌中保持口腔清新,
但其實它仍存在一些健康風險,
以下列出最常見的 2 大迷思,
在此呼籲民眾要適量使用,
勤刷牙並找出口臭根源才是重要!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漱口水迷思1:
殺菌效果愈高愈好
我們在廣告上常會被漱口水的殺菌效果所吸引,
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好事,
因為它會將好菌壞菌一同殺光,
使口腔容易被外來細菌感染,
破壞牙齒的再礦物質化 (Remineralization),
此外,過度使用漱口水會攪亂口水的分泌,
若缺少了口水,不但蛀牙的細菌沒辦法被破壞,
許多礦物質也會附在牙齒中。
當細菌和其他物質未被溶解,
這種刺痛感也可能是因為漱口水的成分所引起,
包括:桉油醇(Eucalyptol)、薄荷醇(Menthol)、
瑞香酚(Thymol),以及柳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
漱口水迷思2:
幫助口腔除臭
別被漱口水的芳香給騙了,
它只是暫時性的效果,口臭的根源是從體內發出來,
絕不只是漱漱口水就能解決的,
甚至還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口腔問題。
當刷完牙馬上就使用漱口水,兩者會產生化學反應,
進而破壞臉頰的保護膜,
有的人因此會感到刺痛,嚴重則會造成口潰瘍(Canker)。
對大部分來說,漱口水並不會帶來任何治療作用,
因為要根治口腔臭味,找出核心問題才是實際,
但如果還是想要漱漱口再出門,
建議選擇全天然的漱口水,
並且務必避免酒精和其他危險成分,
包括有: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洛赫西定(Chlorhexidine,一種常見防腐劑)、
椰子油起泡劑(Cocamidopropyl Betaine,簡稱CAPB)、
對羥苯甲酸酯類(Parabens)、泊洛沙姆407(Poloxamer 407)、
甲醛(Formaldehyde),以及糖精(Saccharin)。
本文由 Hello醫師 授權轉載,
(原文:殺菌除臭錯了嗎?漱口水2大健康迷思)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LULU)
(圖/shutterstock,非當事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