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貧血、好疲勞?
可能是「隱性飢餓」作祟!
營養師表示,三餐老是在外又未留意營養均衡,
小心長期下來恐陷入鈣、鐵、維生素D等
8種人體必須營養素缺乏的窘境,
導致「隱性飢餓」影響健康。
究竟忙碌現代人該怎麼做,才能吃出健康活力呢?
就讓我們跟著營養師腳步,學會聰明擇食吧!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你也是外食族嗎?
加工食品、速食文化盛行,
小心吃錯易釀「隱性飢餓」
到底什麼是隱性飢餓,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孫語霙營養師表示,
現代人之所以容易有隱性飢餓的問題,
主要和國人外食比例高,
且加工食品、速食文化盛行有關。
雖然這樣的飲食形式,
民眾能吃的飽,也有足夠的熱量,
但卻容易導致人們日常飲食出現動物性脂肪、
油脂、糖、鈉攝取過多;
而蔬果類、堅果種子類、乳製品、
豆製品等食物卻攝取不足的問題。
久而久之,便容易使人體缺乏足夠的礦物質、
維生素等負責維持身體細胞、
能量正常生成代謝的關鍵營養素,
導致營養失衡的發生。由於不是真的肚子餓,
而是身體營養不夠,故又被稱之為「隱性飢餓」。
如果置之不理,長期下來恐引起身體抗議,
使貧血、疲勞、便祕、骨質疏鬆、
心臟疾病和體內發炎等各式健康問題找上門,值得注意。
輕忽「隱性飢餓 」問題容易使貧血、疲勞、便祕、骨質疏鬆、
心臟疾病和體內發炎等各式健康問題找上門。(圖/華人健康網)
8種營養素現代人超級缺
拒絕隱性飢餓,營養師教你正確補給
現代人常見的隱性飢餓問題,到底是缺了哪些營養素呢?
孫語霙營養師指出,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發佈的
「2013- 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
可以發現國人普遍有下列8大營養素缺乏的問題:
葵花油、玉米油、大豆油、橄欖油、苦茶油等植物油也是獲取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圖/華人健康網)
營養素1/維生素D
國人維生素D的攝取狀況普遍偏差,
僅男性1-6歲、男性19-44歲、
女性2個月-6歲平均攝取量
達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
其他年齡層的男女性均未達建議攝取量。
缺乏症狀:骨質疏鬆、骨折、佝僂症。
補充方式:蛋黃、肝臟、日曬乾香菇、牛奶,以及魚油等。
營養素2/維生素E
維生素E的攝取狀況亦不佳,
僅男女性1-6歲其平均攝取量達DRIs建議量,
其他年齡層的男女性均未達建議攝取量,
而且女性攝取不足的比例高於男性。
缺乏症狀:貧血、皮膚老化。
補充方式:葵花籽、小麥胚芽、
堅果類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此外,玉米油、大豆油、葵花油、橄欖油、
苦茶油等植物油更是獲取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
營養素3/鈣質
鈣質為國人攝取狀況最差的礦物質,
男性7歲以上族群的平均鈣質攝取量僅達 DRIs的38-58%,
女性7歲以上族群亦僅達30-53%。
缺乏症狀:骨質疏鬆、脾氣暴躁。
補充方式:牛奶、乳製品,以及板豆腐、
深綠色蔬菜、黑芝麻都是不錯的補鈣食物。
營養素4/鐵質
鐵的攝取觀察到女性未達DRIs議攝取量的狀況較為明顯。
缺乏症狀:貧血、疲勞。
補充方式:紅肉、內臟、貝類,以及葡萄乾、黑棗、深綠色蔬菜。
堅果、瘦肉、豬肝及蛤蜊、牡蠣等蚌殼類都是補充礦物質鋅的食物來源。(圖/華人健康網)
營養素5/礦物質鎂
鎂攝取量低於DRIs建議
攝取量的族群為男性13歲以上、
女性13-64歲及女性75歲以上。
缺乏症狀:骨質疏鬆、肌肉神經傳導異常。
補充方式:堅果、豆類、糙米等
全穀類是獲取礦物質鎂主要的來源,
建議民眾可一天吃1~2大匙堅果幫助補充。
營養素6/礦物質鋅
鋅的攝取量於男性13歲以上
及女性13歲以上均有觀察到未符合DRIs的現象。
缺乏症狀:影響生育功能、免疫能力。
補充方式:適度食用蛤蜊、牡蠣等蚌殼類。
營養素7/礦物質碘
綜合上述結果得知,
國人家中食鹽已高達 8 成使用含碘食鹽,
但由尿碘檢查發現於7-18歲
的碘缺乏盛行率仍有3成、19歲以上成人仍有5成。
缺乏症狀:影響胎兒正常發育。
補充方式:除了碘鹽外,紫菜、海帶、
甲殼貝類及海魚都是不錯的選擇。
營養素8/膳食纖維
調查發現,13歲以上族群無論男女性,
其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均低於建議量25~35公克。
缺乏症狀:便祕、免疫失調。
補充方式:日常飲食增加原態新鮮蔬果的攝取。
鈣質為國人攝取狀況最差的礦物質,為了改善現代人的缺鈣問題,建議民眾養成每天早晚一杯奶
(每天1.5-2杯,每杯240毫升)的習慣。(圖/華人健康網)
擔心有隱性飢餓問題?
外食族謹記 6 口訣+半外食法助改善
除了和大家分享,
根據「2013- 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人有哪些營養素缺乏的問題,
孫語霙營養師也指出,
民眾若想避免出現隱性機餓問題,
進而影響自身健康,
不妨可以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
為原則設計的「我的餐盤」,
來補充人體必須的 6 大類食物。
並在用餐時熟記以下口訣,
就是幫助維持均衡飲食、
補充足夠營養的好方法:
1.每天早晚一杯奶(每天1.5-2杯,每杯240毫升)。
2.每餐水果拳頭大
(水果挑選,以在地、當季、多樣化為原則)。
3.菜比水果多一點(當季蔬菜,且1/3選深色)。
4.飯跟蔬菜一樣多
(至少1/3為未精緻全穀雜糧之主食)。
5.豆魚肉蛋一掌心。
6.堅果種子一茶匙
(每餐一茶匙,相當於大拇指第一指節大小,
約等於杏仁果2粒、腰果2粒或核桃仁1粒)。
另外,孫語霙營養師也提到,
考量到外食族常因購買不易、
擔心花費較高等因素,而不容易達到飲食均衡。
建議民眾不妨可試著改為採取「半外食」的方式,
來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
例如自己攜帶一些方便食用的香蕉、蘋果、奇異果等水果。
或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大番茄、小黃瓜等,
洗乾淨即可直接食用蔬菜,帶至公司食用。
並於餐間或睡前肚子餓時,不亂買宵夜吃,
改將堅果、鮮奶當成點心吃,
都是輔助改善營養素缺乏問題的好方法。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猜你還想看這些!】
- 口氣不好聞?小心是身體出問題! 醫生:多吃___ 口臭遠離你
- 《最夯問題》口臭,可以吃什麼改善?
- 口臭、疲勞、肥胖…都是因為身體太「濕」...中醫師吳明珠:這些食物都是排濕高手!
- 壓力大消化不良 拉背式瑜珈緩解
- 一位加護病房醫師的告白: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