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擷取自陳原Facebook /SHUTTERSTOCK示意畫面)
一個出身平凡的「七逃囝仔」,
沒有錢、沒有靠山又剛好不擅讀書,
但卻靠著他的一口草根拚勁,
開創了夕陽產業的嶄新未來!
他是陳原,台灣首屈一指的「送行者」。
「台灣仁本」的創立者,也是現任執行長,
他用真誠與愛陪伴了許多人,
與他們的摯愛道別。
他更用他的服務與產品,
扭轉了華人社會對於「死亡」與「殯喪」的態度,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沒有錢的童年,
只好學會自己賺錢
母親早逝,父親忙於工作,陪伴自己的就是阿祖,
上學之前就跟著阿祖去菜市場賣菜,
耳濡目染下,
招呼客人的應對進退都默化在陳原的血液深處。
在學校得不到成就感,
但卻擁有「做生意」的敏銳嗅覺,
在缺乏零用錢的童年裡,
只能靠自己想方設法到處賺錢,
兜售父親辦桌後,
剩下的奢華食材組成的高級便當。
高中以後,甚至與舞廳業者合作,
在校園裡販售舞廳門票,
更為了開拓市場而四處轉學。
也許是因為環境所迫,也許是因為本性使然,
陳原勇於突破的靈魂,
與敏銳獨到的商業眼光,
從小就可略知一二。
母親自殺早逝,
帶給陳原最大的遺憾
談到母親,他說:母親從小管教甚嚴,
而自己就是不受教,
甚至常常希望「如果媽媽不在就好了!」
誰能料到這個願望成真的太早,
在陳原6歲的時候,因為和親戚的爭執,
一時氣不過選擇自殺。
此後,他的心中就存在著某部分的缺憾,
「最大的遺憾,並不是無法過母親節,
而是我對阿母的記憶什麼都沒有,
我想要懷念她,卻不知道該想念什麼。」
跟著父親辦桌的日子,
在紅白帖中,洞見商機!
陳原口中的父親,是位不擅言語的總舖師,
帶著古早味男人的硬派,
是個外表剛直,內心溫暖的人。
對親戚朋友總是樂善好施,
時時刻刻關心、體貼別人的需求。
如要請客,
誰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都記在心裡
跟著父親四地辦酒席,在那些婚喪喜慶之中,
父親的體貼與剛直,陳原沒少學,
但他總覺得「辦桌」是個沒有出路的產業,看不見未來。
憑藉著對生意的嗅覺,
他看懂了這世上有兩件事是絕對不會消失的:
一是 一定有人結婚,
二是 一定有人死亡。
雖然婚禮之中,有賺頭的工作他做不來,
但在喪禮方面的服務,
卻像是發著光一樣藏著巨大的商機,使他躍躍欲試。
無路可退的決心,
來自父親的那滴眼淚
順著年輕的衝動與幹勁,
就這麼一頭栽入了殯儀業之中。
跟著舅舅,從送花圈的小弟開始做起。
白天奔波於各色喪家送著鮮花,
夜半又追著廢棄花圈做回收,撿花、插花,
手指的舊傷未癒,新傷又來。
父親叫他回家學辦桌,
陳原卻一口趕他回家。
連母親離開時,也未見父親掉下半滴淚,
但他卻在那天,
看見父親的背影與他紅了的眼眶。
至此之後,他便黯下決心,
一定要將自己的事業做大!
面對家屬,
必須多一點同理與貼心
長期在太平間裡走跳,
除了那些帳面上的禮儀服務之外,
也幫著家屬處理那些複雜的手續,
陳原對此說:「如果我能幫點忙,為什麼不做?」
畢竟人生在世,能遇到多少次死亡與意外?
這些「免費」的服務,
奠定了「台灣仁本」的初衷:
以人為本,以仁為人。
從一家什麼都沒有的兩人小公司,
直至今日,公司規模已擴大至百人以上,
更將事業規模拓展至中國地區,
靠的並不是別出心裁的廣告或是行銷手段,
就只是最根本的「同理與貼心」。
努力化解
社會對「殯儀業」的恐懼
在創業初期,
被交代「不要在公共場所遞名片」,
好像「殯儀業」這三個字有毒一樣,人人忌諱。
這件事不怪他們,
因為在華人文化中,
豐富的神鬼傳說,
賦予了人對「死亡」的畏懼與厭惡。
像他長期在醫院與太平間打滾,
倒也沒真的遇過靈異事件。
雖然可以原諒人們對於未知的恐懼,
但「好面子」的陳原,
不甘殯儀業永遠蒙著一張晦暗的面具,
他希望這個行業可以體面,可以發光!
不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
也是為了創造一個看得見的未來,
讓往後加入這個產業的後進之輩,
不再被嚇跑、不再背負著汙名,
不再被瞧不起,
也不再像以前的他,
連遞張名片也必須戰戰兢兢。
利用服務,
反轉人們對「死亡」的恐懼
為了與各家殯儀業者競爭,
他開始注意所有客戶「會看得見的外在形象」,
他公開了公司服務項目的價格,
家屬不再因為後事的處理,
被不熟悉的殯遺業者亂喊價;
因為感受過太平間的陰冷與惡劣環境,
不希望家屬與死者告別時,
還必須勞心費神的抵抗品質低下的空間,
所以打造五星級太平間。
陳原也管理員工服裝儀態,
從初期個個像地痞流氓,人見人怕,
到後來公司人人西裝革履,
看起來專業可親。
陳原對於服務的敏銳,
不只著墨於外在,
更深入新的服務開發,
量身打造「客製化告別式」。
不只洗白殯儀業的負面印象,拓展事業版圖,
更是提供了人「面對死亡」的選擇,
可以有所計畫,不再被動的「等死」;
可以主動出擊,讓死者帶著最少的遺憾離開。
面對末路,陳原用努力與結果,
打破別人的不信任!
一路支持陳原拚搏至今的動力,都來自家庭。
阿祖點醒了他的生意頭腦,
父親以身教導他待人接物該有的體貼與真誠,
加上對母親無從思念的遺憾。
陳原將所有他遭遇的苦難往肚裡吞。
就如同他說的那段話
「這個社會很現實,你沒有任何成就,
別人對你的負面評價,你是很難反駁的,
即便你根本沒有錯。
所以與其花力氣解釋,
不如好好花心思在工作上,
用實際的行動打破別人的不信任。」
他用真誠與努力,
成功證明他的眼光與決定,
賦予了夕陽產業,一個嶄新的未來。
當你遭遇末路,
會怎麼面對?
會慌張、會接受、會躊躇不前,
任由它將你吞噬?
抑或是像陳原一樣,
筆直地向前,無所畏懼
在末路之中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陳原用他的經驗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