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長輩嘴上的關心,在晚輩眼中像否定!做父母 別忘了「放手」,當子女 別忘了「包容」

張忘形

張忘形

  • 2020-05-21 16:06
  • 更新:2020-11-16 17:39

親情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家家有本難唸經,

你家也有那些來自父母

讓你難以拒絕又不知該如何回應的關心嗎?

又或是,為人父母的你,

不知不覺間,已經開始把自以為好的想法,

強加給逐漸長大成人的孩子們了?

本文將提供你幾個親子溝通的方法,

千萬別讓不良溝通,成為享天倫之樂的絆腳石!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張忘形

 

趁深夜來點大逆不道的貼文,

一定要說,如果你非常在乎親子倫常,

或是身為孩子就要有孩子的樣子,

或是孩子不跟父母連繫都是別人的錯,

請記得不要點開,

也不要浪費時間生氣,真的。


接著再說,

我站在的是溝通立場,

不是心理專業或專家立場,

覺得想反駁討論的歡迎,

但我分享的是經驗得來的觀點,

而不是理論或真理。

 

媽媽抱怨

孩子大了都不理媽媽了


主要是我上個月剛好有個講座,

結束之後有個媽媽來問了我問題,

大意就是孩子都不想跟他講話,到底怎麼辦?

老實說,我聽完之後我覺得我是他孩子,

我也不想跟她講話 XDD。

因為她的孩子被她說的好像沒有她不行,

而她做的一切都是好意,

但為什麼孩子都不接受呢?

 

許多長輩們的不快樂

來自於想要控制一切的想法

我後來還在我個人臉書貼文,

以下是我的完整貼文:

看著很多長輩的生活,

覺得人的不快樂來自於想掌控一切,

卻無法掌握自己的生活。

希望父母可以如何,

子女可以如何,親戚可以如何,

然而他們的人生關注中,卻沒有自己。

最後再用一種受害者的角度,

哭訴自己的人生都為了別人付出,

卻沒得到任何回報,

沒人懂他的苦心等等。

 


我忽然覺得這種人生好可怕,

他們將自己的人生賣給了焦慮,

再嘗試用焦慮去創造愛。

可是焦慮只會創造壓力和逃離,

把身邊的人推的更遠而已,

更不要說在焦慮的背後,

還有著恐懼和懷疑。

讓這種能量充滿了自己,

快樂又怎麼會到來呢?

 

他們的控制欲、不安感 

又繼續傳承給下一代

當然,這篇貼文非常大逆不道,

但我想要說的是

其實很多長輩都被恐懼給支配了,

他們的人生之中往往充滿著不安全感,

而他們再嘗試著把這個不安全感傳給下一代。

於是,這個功課就被無限延伸,

而這也是大多數我在台灣家庭看見的問題,

大家嘗試運用恐懼,憤怒,

焦慮等等負面情緒嘗試控制對方。

但有趣的是,無論被控制的人怎麼做,

他們總能夠再找到更不好的地方,

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
 

你沒回家怪你,

你回家了 怪你不常回來,

你常回家了嫌沒有結婚,

結婚後說沒有孩子,

生了孩子念看不到孫子,

孫子回來了念沒有好好照顧.....

等到沒東西念了,

就開始找其他的親戚朋友....

其實,我猜他們最想控制的,

也許是自己的人生,

因為他們的人生就是這樣的成長,

所以他們只能繼續傳遞焦慮和恐懼。

 

 

而我想我們能做的,

就是理解,然後想辦法接住

舉例來說,

我以前看到我媽傳的關心總覺得很煩,

現在我就會傳個謝謝媽,或是感謝分享。

雖然你知道,只要你給了正向回饋,

對方的訊息就會如潮水般襲來。

但在能接受的範圍內,

我還是會努力的好好回應,

因為如果我沒有接住她,

她的焦慮只會受到壓抑,

最終變成另一種炸彈,

在你想像不到的時候爆炸。

 

當然最簡單的,是父母看開。

但我自己努力了非常非常久,

也和身邊的很多心理師討論過,

他們也是苦笑著跟我說理論都明白,

但就是做不到。

而如果你是父母看到,

我想也許可以改變一點點的溝通方式。

但溝通方式實在太多了,

也許說說可以避免的比較容易:


1.關心避開感覺對方很笨的老生常問:

吃飽了沒,記得穿衣服,

口罩要帶,早點睡覺......

這些問了其實沒什麼意義,

但如果真的要問,可以附加一些方式,

例如吃飽了沒:
EX:你晚餐吃了嗎?

我想不到吃什麼,想說參考你的(記得一句打完)

EX2: 最近有沒有看到好吃的餐廳,我想找你吃個飯


2.不用沒事傳新聞連結,

長輩圖,好文分享,這些其實都沒什麼連結感,

比起這個還不如傳好康優惠券....


3.如果真的要聊天,

可以問一些簡單的娛樂話題,

或是你孩子有在研究的議題:

EX:最近有追什麼好看的劇嗎?在家有點無聊

EX2:上次看你有在研究手機,

如果我想換個大螢幕的,可以拿來追劇的,

你有推薦的嗎?

像這樣的對話,會讓孩子更願意回應。

但我必須說,比起祈禱父母們看開,

也許我們可以嘗試著調整自己。

 

 

在自己能接受的限度內

分擔父母的焦慮 創造好的互動

老實說,

我也很想站在愛與關懷的角度來呼籲大家,

但說真的我自己也做不到。

所以我站的角度是,

父母們為我們付出的很多,包容的更多。

而我們如果自詡為一個成熟的人,長大的人,

我們能不能在能夠接受的限度內,

接住他們給的那些焦慮呢?

也許,你會發現父母的某些恐懼或焦慮,

雖然真的很無厘頭,甚至讓你覺得很無奈,

但反過來說,

你看看現在孩子們接觸網路的早熟程度,

也許某方面而言,

父母甚至祖父母這一輩,

內心才是真正需要照顧的孩子吧。


我只是希望,

讓焦慮停在我們這代,

把自由和為自己負責的權力,

交給我們的下一代吧。

 

 

看更多深度好文,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文由 張忘形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Ann)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非本人)

 

張忘形

張忘形

職業是講師,但比起教條更喜歡分享自己的人生。 因為知識會忘記,但人生的溫度會留下。 喜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聽別人的對話, 拆解後寫下另一個劇本。 當陌生美女上車時愛上她, 想像每一個浪漫橋段, 卻在離開視線後分手, 提醒自己珍惜每個偶遇。 努力的目標是把人性與邏輯達到平衡, 並讓觀點維持著溫度。

職業是講師,但比起教條更喜歡分享自己的人生。 因為知識會忘記,但人生的溫度會留下。 喜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聽別人的對話, 拆解後寫下另一個劇本。 當陌生美女上車時愛上她, 想像每一個浪漫橋段, 卻在離開視線後分手, 提醒自己珍惜每個偶遇。 努力的目標是把人性與邏輯達到平衡, 並讓觀點維持著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