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睡(ID:wanshui01)
前段時間孩子們都放暑假了,同事的小女兒興趣班放學,來公司找媽媽,一來就喜歡上了,賴著不想走。「阿姨,上班多好玩啊,我不想上學,我想上班。」同事哭笑不得地說:「這孩子從小就覺得上班是一件特好玩的事,每天背著我的包走來走去,假裝自己是大人了。」可能每個孩子都有這個階段吧,羨慕長大,羨慕一切成年人的生活方式。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長大後,要承擔的很多,
自由根本不存在
三毛曾經寫過,自己做學生的時候,是如此的盼望長大:「每天面對著老師的口紅和絲襪,總使我對於成長這件事情充滿了巨大的渴想和悲傷,長大,在那種對於是囚禁苦役的童年裡代表了以後不必再受打,而且永遠告別書本和學校的一種安全,長大是自由的象徵、長大是一種光芒,一種極大的幸福和解脫,長大是一切的答案、長大是所有的詮釋……」
可只有真正長大後才知道,哪裡有絕對的自由,長大後需要承擔的更多,而且是自主的承擔,做孩子的可以和父母哭訴不滿,長大後卻往往找不到一個肯耐心聽完自己抱怨的人。
工作一點都不好玩,
大家其實都是賺錢罷了
工作也根本不好玩,每天朝九晚五,像小螞蟻一樣趕公車擠地鐵。遲到扣錢,完不成任務挨批,當員工受氣,做主管擔子重。每個月領薪水的時候都有一種悲從中來的心情,感覺操著賣白粉的心拿著賣白菜的錢,十分不公平。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工作就是工作,只是謀生的手段,有多少人是真心熱愛自己的職業呢,不過打一份工,賺一份錢罷了。
畢業後做的事 跟專業無關
熱情逐漸磨損
若干年前,我興致勃勃怀揣一顆火熱的心走上工作崗位,看什麼都新鮮,幹什麼都充滿幹勁。新畢業的大學生在我們單位一律打入基層,從零幹起,而且還都是和專業毫無關係的事情,比如我是學財會的吧,主管說你去收費,專業對口——哪裡對口啦。還有位同事是學電腦的,被安排去搞核算,打算盤,主管給出的理由更是叫人無法拒絕——據說電腦就是從算盤衍生出來的。
你過得怎麼樣
和你做什麼工作沒關係
簡直是亂點鴛鴦譜、牛嚼牡丹、瞎耽誤材料,大家沒幹幾年都有點感覺前途無望,當初的熱情變成了一種慣性。我和朋友抱怨:「上班真沒勁,都交不到朋友。」朋友那時已經在銀行當了個小主管,她反駁說:「你是來工作的,又不是來交朋友的。」「可是交不到朋友不是好無聊嗎,上班都提不起精神來。」她笑了,「你過得怎麼樣,和你幹什麼工作沒關係,你的職業只是你謀生的工具,你從職業中賺到錢,確保實現自立,然後你真正的生活在 8 小時之外開始。」這段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顛覆了我以往的常識,但回想一下,她自己就是這樣的典型。
一個人能忍受枯燥工作,
全因自己有精彩閒暇生活
上班,穿上統一的工作服
她淹沒在幾十位相同制式的同事當中,每天做的都是周而復始的收款、審核工作,還要面對形形色色客戶的各種有理與無理的要求。她十分敬業,任何時候都是面帶笑容、不急不躁,我感覺像她這樣的工作,我幹三天就得崩潰。
但下班後,
她換上漂亮的連衣裙
翩然離去,另一種生活開始了。她愛做飯,路過菜市場買上幾樣時蔬,燒上幾道小菜,全家人吃得開開心心。業餘時間,她一直在學鋼琴,還練跳舞,和幾位同道中人組成個業餘演出隊,化上妝、扮上相,感覺不比某些明星差。她和我一樣,喜歡看書和寫作,沒事寫點酸詩,自己欣賞,隔一段時間,再看,感覺不對了,就撕掉,玩的就是過程。
她說自己之所以能夠忍受住工作的枯燥,就是因為自己有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一個活得有情有趣的人,自然擁有內在的堅韌。「我不愛工作,但我愛生活。」
藝術家總是和
世界的平淡和乏味抵抗
十年前,我有位同事石破天驚一般的出版了一本個人的歌曲集,全部都是他個人作詞作曲的創作,他也成為我們單位出版創作歌曲作品選集第一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
他已經堅持創作了 20 年
白天他是我們當中的普通一員,晚上他徜徉在音樂的世界中,自成一國。這位看起來沉默寡言的人,內心藏著火熱的才情和奔放的創作慾望。
出版前,有人建議:
「你應該找個主管給你寫序,能體現分量。」他拒絕了,卻邀請我給他寫序,大概他認為,我們同為那種喜歡瞎鼓搗,對生活不服輸的人,更方便互相理解。我給他寫過長篇人物通訊:把苦難變成財富,變成一種可以與人分享和交流的經驗,變成能夠引發眾人共鳴的藝術作品,這是藝術家所獨有的特質和本領。正是因為生活中有了這樣的人,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充滿希望,才會在艱難和困苦之餘得到藝術的享受,博得一點點歡笑,增強我們生存的鬥志。
這是由衷的讚賞
因為,這也是我自己的人生體會。藝術家的創作裝點世界,而藝術家搶先在世界之前,自己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對平淡和世俗的抵抗,即使那些不太成功默默無聞的創作者,都值得人們敬佩。
這樣的人不論年齡,
總對生活充滿好奇與天真
我身邊還有一位大姐,酷愛攝影,當那些 50 多歲的同齡人熱衷於對孩子逼婚、看孫子的時候,她卻拎著照相機滿世界的跑,萬千世態、四季風情,都在她的鏡頭裡呈現。
以前她也以為自己的人生,
只能在小職員的崗位上終老
然後本本分分地領著退休金,按部就班的生活。當她的世界變大,她才感覺到以前的人生設定,太多限制、太小格局。
前幾天在運動場看見她,她和我說:「改天我們一起討論一下關於人性的問題吧。」人生已過半程,她依舊有種好奇與天真,渴望知道人性背後的問題。我好喜歡這樣的人,沒有了他們,世界會黯淡很多。
你活成什麼樣子,
跟你的職業無關!
有讀者給我留言,說自己是新入職的公務員,在熟悉了機關的工作套路後,卻感覺自己迷失了。「辦公室都是四五十歲的老師,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但是就是太沒有生機了,彷彿我 20 來歲就已經活成他們那樣了。如果圈子太窄到底要怎麼去擴大自己的圈子,結交優秀的人呢?」看到她的疑問,我想起了好多事,然後給她回了一句:「你能活成什麼樣,和你的職業無關。」
與其用工作擺脫平淡人生,
不如好好經營生活
沒有任何工作可以豐富多彩到可以花樣翻新,即使看起來光鮮的娛樂圈,背後也是枯燥的一次次 NG,練台詞到崩潰。就算是天才,創作的過程也極其煎熬,沒有靈感的時候,他們也只能默默打坐。
對工作的厭惡,往往來自於生活的貧乏。與其幻想通過工作來拯救自己的平淡人生,不如認真去對待生活,經營好下班以後的每分每秒,那才是真正屬於你的,真正的生活。
人要走自己的愛好,
這是最能獲得愉悅感的事
要有自己的愛好,愛好是最能令我們獲得愉悅感的事情,它是對自我的一種接納,也是讓我們變得更加完整的途徑。要活得熱情蓬勃,無論到了多大年齡,都要活成一個靈魂沒有皺紋的人。生活的樂趣散佈在生命的每一個領域,就像貝殼落在沙灘上,有心的人可以一路走、一路撿。去愛、去感受、去體驗,能看得到美的人,將世界重新定義。世界有多大,不取決於你佔有多少,而取決於你能看到多少。
晚睡:作家、情感分析師,江湖人稱晚睡姐姐,
已出版《晚睡談心》、《幫你看清已婚男人》、
《你配得起更好》三本暢銷書。
原創公眾號晚睡(ID:wanshui01),
侃八卦,講故事,聊情感,
用文字引領你與更好的自己相見。
看更多好文,成為更好得自己:
- 洪雪珍:「大半輩子 為別人而活,人生下半場 請為自己過!」中年以後,一定要學會 玩得盡興!
- 活著,別比錢多錢少,要比 心情好不好! (不求大富大貴,但求生活 有滋有味...)
-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懂得 與自己對話, 才能活得更有層次
- 蔡康永:越活時間越少,最好不斷刪掉!刪掉,才能看見更重要的
- 人到中年 必須做到這 3 點,替自己活 才不會越活越累....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