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膝蓋怎麼老是好痛痛?!
不管什麼年紀的人幾乎都有膝蓋受傷或疼痛的經驗。
小孩因為跌倒傷膝蓋,年輕人常見跑者膝、跳躍膝;
老人則是退化性關節炎機率比較高。
今天要來和大家聊聊為何膝蓋那麼容易疼痛。
要探討膝關節為何是容易疼痛的關節,
要從兩個角度來看,局部來看是關節構造上的特性;
宏觀來看,要看膝關節在全身動作上所扮演的角色。
膝關節本身結構上的不穩定
我們拿兩種關節做比較,髖關節和膝關節。
髖關節是有凹槽的那種關節,
所以你的大腿骨頭(股骨)
可以在骨盆兩側的凹槽裡轉來轉去。
這樣是比較穩定的關節類型。
相較之下,
膝關節則是由大腿骨頭底部兩顆半球,
「放置」在脛骨平台上,
由一堆韌帶和跨關節肌肉把關節連接起來。
所以結構在根本上就是比較容易受傷的類型,
因為受到撞擊時,
他沒有骨頭去保護它,只能靠韌帶和肌肉。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車禍、運動容易傷害韌帶
膝關節受到衝擊時常見的傷害
是十字韌帶撕裂傷和更可怕的「災難三部曲」。
十字韌帶撕裂傷常發生在跳躍落地時,
沒有好的落地策略,同時身體又再轉身,
「啪!」的就把韌帶扯斷了。
運動以外的十字韌帶撕裂傷則常見於車禍之類的撞擊。
災難三部曲就更可怕了,
他是內側副韌帶、前後十字韌帶
總共三條韌帶一起斷掉。
這種可怕的受傷大多是因為從膝蓋側面大力撞擊。
有極少數的案例是因為落地或其他原因造成的。
NBA 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
連結在下面,心臟夠大顆再去點擊...
除了運動傷害和事故意外以外,
日常生活中常見對膝蓋不好的動作
是「膝蓋外翻」和「久坐」!
哪泥!!!坐著會傷膝蓋?
膝蓋並不喜歡被維持在 90 度,
長時間坐著會讓臏骨和股骨間的壓力增加,
同時讓供應影養的滑囊液流動不佳,
它在膝關節軟骨修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適度活動膝蓋才是正確的!
那什麼是膝蓋外翻呢?
簡單說就是你蹲下或上下樓梯這類的動作時,
膝蓋往內夾,小腿相較於膝蓋往外翻,
類似下面這張圖的樣子。
這會導致膝關節裡外側的半月板壓力太大,對軟骨也不好。
通常發生在髖關節與踝關節控制能力差的人身上。
從全身的角度來看膝關節
在講膝關節在全身扮演的角色前,
我們先來簡單聊聊「鄰近關節假說」。
鄰近關節假說認為全身的關節可以分為兩種功能,
一種是負責活動的「活動關節」,
另一種是負責穩定的「穩定關節」。
倒不是說這是一個劃界限的二分法,
但你可以把它看作關節主要任務和次要任務。
相鄰關節假說,活動關節,穩定關節
我們可以看到活動關節大部分來說,
可以動的角度和方向都比較大比較多。
例如肩關節和髖關節,
他們都可以做三個方向的活動,超 3D 的。
而穩定關節,他們大部分只有一個活動方向,
例如你的手肘和膝蓋。
你的手肘和膝蓋其實只能動一個方向,也就是前後擺。
你一定會想說
「我的手明明可以這樣、那樣,各種奇怪亂動~」
其實那是靠著肩膀、手腕關節的協助才做得到的,
他自己本身真的只有一個方向在動。
你的膝關節也是只有一個方向的擺動,
我們稱肘關節、膝關節這種為「鉸鏈關節」。
這種穩定關節是在穩定什麼?
膝關節的上面是髖關節,
是負責整個下肢活動方向的活動關節;
膝關節往下是踝關節,踝關節由兩個關節組成,
負責下肢末端的活動、踩在地上的微調等等。
所以位在下肢中段的膝關節,
負責整個下肢動力的調節與穩定,
介於髖活動與腳踝活動的中間人。
膝關節為何常疼痛?
膝關節作為髖關節與踝關節的中間人,
他必須隨時依據腳踝的狀況
以及髖關節的狀況做調整,
幫這兩個關節做下肢的穩定,負擔很大。
負責做這些協調工作的是膝蓋附近的肌肉們,
包括股直肌、縫匠肌、膕膀肌、
闊肌膜張肌、腓腸肌等等。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說膝蓋的不適,
很有可能是腳踝或髖關節引起的,
光去治療膝蓋本身是沒有效果的。
膝蓋常常是受委屈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一定是問題的根源。
也因此,當你有膝蓋疼痛的問題
去找物理治療師的時候,
有可能經過一連串檢查後,
發現是髖關節的問題,
所以要去搞定髖關節的活動度或是鍛鍊肌肉。
對,練屁屁和練腳踝有助於改善一部份的膝蓋問題。
這邊我可以教你一些鍛鍊的方法:
合作撰寫: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ㄆㄆ)
【猜你還想看這些】
- 水煮花生、糖炒栗子不是堅果而是 油脂!怎麼吃最安心,營養師告訴你
- 耶魯大學研究:飯後吃堅果,「腸癌」存活率增 5 成,關鍵是…!
- 泡菜致癌?真的假的?
- 心臟科醫生提醒:體質調理必吃【它】,吃對的人,心臟一天比一天好!轉發一次,救人無數
-
貧血上身不要怕!專業營養師:10大含鐵食材報你知 ,吃對的人,氣色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