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工作是為了生活 還是找死?盤點台灣各產業過勞現象,平均每 __天,就有一名勞工過勞死或失能...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 2020-07-16 17:22
  • 更新:2021-03-04 16:35

工作是為了生活 還是找死?盤點台灣各產業過勞現象,平均每 __天,就有一名勞工過勞死或失能...

 

在台灣,工作超過 8 小時似乎是常態,有人說我們是座「過勞之島」,甚至有不少勞工,因職業造成一輩子的傷害及疾病,從 2011 年到 2018 年勞保核發的過勞案件數顯示,在 619 件勞工過勞案件中,有 221 人死亡, 153 人失能。平均不到 8 天就有 1 名勞工過勞死亡或失能。

 

本文目錄:

 

文 / Stella

 

我們常聽到的過勞 指的是什麼呢?

過勞、過勞死,泛指勞工長期處在高壓工作環境下導致的職業災害。 2019 年 5 月 WHO 正式將「過勞」納入「國際疾病分類」他們所定義的過勞,有以下 3 要素:1.工作效率降低、2.常覺得提不起勁或精疲力竭、3.對工作有倦怠或忿忿不平。

相較之下,台灣在過勞的認定較為嚴格,分為職業災害與職業疾病, 此外,要判斷是否因為職業導致的疾病,其中最明顯的指標就是工時,根據勞動部最新的過勞認定,在生病前 1 個月,因加班產生的加班時數超過 100 小時,或發病前 2~6 個月,平均加班時數達 80 小時,就視為是過勞引起的疾病。不論是 WHO 的定義,還是台灣對於職業疾病的分類,都可以看出全球勞工都因工作產生越來越多身體、心理疾病。

 

最容易導致過勞的 4 大工作特性

那麼在台灣,哪些工作特性會導致過勞呢?1.超時間工作者、2.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則、3.自我期許高,容易緊張者、4.幾乎沒有休閒活動或嗜好。根據上述的特質,台灣的高科技業、保全業、醫療服務業、運輸業、新聞傳播業這些採取責任制的職業被認為是高風險的過勞產業。

一旦掛上「責任制」上班的時間往往大於表定時數,年輕人仗著新鮮的肝,用時間換取酬勞與升遷,當上主管後,隨之而來的是背負的壓力與逐漸被摧殘的身心靈,近年來,白領階層最常見職業疾病是腦心血管及精神疾病,由此可見,工作壓力大、過勞、職場霸凌…等因素,都有可能為他們帶來職業疾病。

被忽視的勞工 造成的職業傷害

白領階級承受壓力引起腦心血管疾病常被報章雜誌報導,但更多我們沒看見的藍領勞工、移工,他們往往在職業疾病還沒發作前,就在工作環境引發工傷意外,造成失能甚至死亡。

最近改編自林立青《做工的人》電視劇引發許多討論,在書中,作者提到那些勞工因為長期待在工地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長期在烈日下造成的皮膚病、因為焊接造成眼盲、呼吸道疾病、一棟建築、一座橋下有幾根斷掉的手指…等等。

當意外與傷害發生時,沒有人告訴他們應該透過什麼管道捍衛自己的權利,為了能夠繼續工作,他們通常不去看醫生,而是透過各種工人間流傳的止痛偏方:高粱酒配止痛藥、甘草止咳水、藥酒…等等,若是發生斷手這一類嚴重的傷害,通常雇主則是用幾萬塊、紅包了事,但工地的環境、安全措施、配套方案,依然沒有改善,更不用說教育訓練,看著師傅怎麼做,跟著做就對了。

對他們而言,沒有太多的選擇權利,再怎麼被壓榨,他們身上僅存的技能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出路,一旦離職了,生活怎麼辦?父母、孩子怎麼辦?身上背負的貸款怎麼辦?這就是他們為什麼不離職的原因,只要能夠賺到錢,就算是在這樣拙劣的環境底下工作著,安全依然被擺在最底下的階層。

勞權意識需要抬頭 為自己的權利發聲

不論是什麼職業、階層,都有可能讓自己暴露在過勞的環境底下,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善,政策、企業責任的意識、各個工會的協助與監督…等等。更重要的是勞權意識不足,台灣許多勞工缺乏過勞、「職業病」的認知,不少人認為身體心靈的毛病,是自己本身的問題,認為自己身體本來就不好、抗壓性不足…等等。摸摸鼻子去看醫生,吃藥休息後,持續一樣的工作模式、時間。

其實我們可以透過就醫、工時紀錄,向勞動部申請勞工保險有 93 家與勞動部結盟的醫院提供職業傷病診治,分別是 10 家職業傷病防治中心與 83 家職業傷病診治網絡醫院

 

為了工作,犧牲健康是最不值得的事情

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中佔了極大的比例,你的工作型態與環境,都與自身健康息息相關。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工作,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挺身捍衛自己的權利,唯有讓更多人聽到勞工的聲音,才能更進一步推動政策、改善環境,更要知道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沒有了健康,一切都是浮雲!

 

更多平凡人的不凡故事:

 

參考資料: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撰文者:Stella )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原創文章

CMoney官方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