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投資市場一直持續著起伏的狀況,而 2019 年更是跌破眾人眼鏡的,從 2018 年的 9,700 多點一路驚驚漲到 2019 年的 12,000 多點,這期間更是涵蓋了除權息的指數蒸發。為什麼說跌破眾人眼鏡呢?在 2018 年 10 月份開始股市歷經一波的下跌走勢整體跌幅約為 1,500 多點,在當時幾乎市場上多數人都認定下跌走勢確立即將迎來一波空頭行情,另一方面市場上也認為多頭行情已經連續走了 8 年,此時出現空頭並不是什麼太意外的現象。
文 / 股魚
但股市就是這麼的有趣,從來都不在乎你在想什麼。在下跌走勢過後再度拉出一波亮麗行情,從 9,700 點一路到 12,000 點,拉出了一段 2,300 點漲幅,就如同下跌時人們紛紛想退場觀望,在這一波走勢期間許多投資人都在問何時可以進場,在前面都會加一句「現在行情這麼高」當成開頭。
個股具獲利能力 投資不怕指數高
我在投資講座的時候經常提醒投資人「投資活在當下」,你買進的是個股不是指數,指數的高低跟個股的價位是否適當合理可以買進是兩回事。更何況一間公司若是獲利體質良好那麼本來就應該要付出較高的成本作為代價,難不成你以為所有股票都只有 10 元票面價才是合理價位嗎?市場上每檔個股都有其合理價位,獲利高的公司要用高價買入,而虧損連連的公司只配得上低價。
像是 2019 年的消息益通(3452)將於 2020 年下櫃的消息震驚市場,該公司曾是台股股王,其股價一度高達 1,205 元,但在產業趨勢轉變、獲利大幅衰退等連番打擊後,股價由最高 1,205 元一路滑落到只剩下不到 2 元的光景。就算台股已經連續走了數年的多頭行情,該公司股價仍因為獲利衰退之故持續下跌。由此我們可以有個概念:個股與指數的走勢關係並非呈現正相關,股價起伏都以獲利能力作為依歸。那麼在投資市場中,我們要認真找尋的就是有獲利能力體質的公司,而不是一直執著於指數位置的高低。
利用財務指標 鎖定潛力標的
要選擇具有獲利能力的公司,運用財務指標篩選是不可少的動作,而我們一般會利用以下財務指標與數據來進行篩選(見表 1 )。透過上述標準可有效篩選出一間公司是否具有基本的投資價值,而這些指標中會特別看重現金股利的發放次數。請讀者要記住一個原則「只有真正有獲利的公司,才有能力發放現金股利。」市場上不乏許多企業宣稱自己公司獲利體質良好,卻多年都不發放現金股利,直到最後才發現公司用各種財務工程來美化帳面數據,而現金股利是沒辦法美化的,要發放就是真金白銀的從公司帳戶轉出去,這可以有效的檢測公司是否「真」具備獲利能力。
另外的 4 個指標則是檢驗一間公司的綜合狀況,而每個指標看的面向均不相同,像前述的現金股利是檢驗公司真實發放能力。投資人在評斷股票的時候不能僅從單一指標的角度來判斷,甚至於期望某個神奇指標只要看一個數字就能夠直接判斷,這絕不合乎常理。想一想,上市櫃公司高達 1,700 多家,涵蓋數十種產業型態,每種產業型態又各自有不同的財務狀況。像是台灣大宗的製造代工業,財務特徵經常為低毛利率,依賴廠家的管理能力以量大取勝,常見毛利率與營益率兩者幾乎貼在一起;又例如 IC 設計產業是腦力設計見長,產業特徵為高毛利率。當進行分析時就會以兩階段來區分(粗篩、細篩),先挑出大部分合格的公司,再細看各家的比率狀況比較不會看錯公司情形。
定期檢視財報 股價營運同步攀升
運用上述 5 項指標進行篩選,可以得到如下的個股清單(見表 2 ),其實在這份資料中可以發現大多數財務績效良好的公司,總是經常出現在報章雜誌的報導當中,這也是因為優良的獲利成績會吸引投資的目光。
投資人比較大的疑問是,那這些財務績效良好公司是否就表示會有較好的報酬率呢?要是這些公司僅是財務績效良好但實際投資報酬率卻不怎麼樣的話,那做這些選擇不就毫無意義可言?將上述的個股找出這些公司從 2014 年 1 月到 2020 年 1 月 10 日這段時間的報酬率表現(見表 3 ),發現這些財務績效優良的公司交出了 53.3% ∼ 338.9% 之間的報酬率表現,這個績效可說遠勝於銀行定存報酬率。當然投資市場上總是會有各種消息影響股市的起起伏伏,但獲利數字即是股價堅實支撐不變的道理,而獲利數字能否長久持續下去,財務體質便顯得相當重要。在股票市場中投資的祕訣一直都是這樣「找到一間好公司、讓它持續為你獲利賺錢並回饋給你」,與其擔心明天的股市會不會下跌,倒不如花點時間檢視手中持有的公司獲利體質是否強健,才是真正最重要的事情。
看更多「存股」好文,助你實現財富自由:
- 存股蔚為風潮,怎麼買才對?獅公李永年:善用「超級金字塔存股法」,比 定期定額 賺更多!
- 【定存選股學】他用這 3 指標,篩出 長線定存股!台積電 就是其中一檔 ...
- 存股退休》李媽媽靠3指標 挑出賺錢、又能「放 10 年以上」的 持久力好股!
- 買了定存股 你可以不管它...但也可以 活化它!多做 這一步,就能每年多拿 5% 利息!
- 65 歲就有 1000 萬?財經專家陳重銘:25 歲開始,每月存 4 千 就可達標!
本文摘自《憨憨存股輕鬆賺》,作者:股魚、出版社:今周刊
( 圖:股魚-不看盤投資 / 責任編輯:BELL;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