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倉和(6538):受惠全球太陽能裝置量持續高成長
根據市調機構 TrendForce 預估,近年全球太陽能新增建置量逐年提高,其中 2023 年將再增加 350.6 GW,其中以中國新增 148.9 GW(佔比 42.5%)為主要需求來源。綜觀台股產業鏈,多數中下游廠皆是以銷售國內市場為主,然而往上游材料端來看,身為太陽能網版的倉和(6538)將是中國太陽能建置的主要受惠者,其在中國的營收佔比高達 5 成以上。
本篇文章將帶給讀者 4 大重點:
- 倉和簡介:太陽能精密網版印刷廠
- 倉和 23Q2:受惠中國建置太陽能及新品出貨,獲利成長 8 成
- 倉和 2023 下半年展望:營收較上半年成長 2 成、獲利逐季走升
- 倉和 2024 年展望:受惠新產品滲透率續增、新產能開出
倉和簡介:太陽能精密網版印刷廠
倉和成立於 1994 年,並在 2016 年掛牌上櫃。公司主要產品為精密網版印刷廠,是生產太陽能電池主要的耗材之一,由於中國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太陽能電池的生產比重佔全球高達 8 成,因此公司銷售地區自然是以中國地區為主。
倉和 23Q2:受惠中國建置太陽能及新品出貨,獲利成長 8 成
回顧倉和公告 23Q2 財報,營收 4.9 億元(QoQ+17.2%,YoY+28.3%);毛利率 40.4%(QoQ 增加 3.7 個百分點,YoY 增加 2.7 個百分點);營業利益 8,948 萬元(QoQ+85.7%,YoY+83.2%);稅後淨利 6,793 萬元(QoQ+83.2%,YoY+68.7%);EPS 為 1.82 元,獲利表現優於市場共識。
其中營收呈現雙位數成長,主因受惠中國近年宣佈要在 2060 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且 2023 年初公告要加大力度推進太陽能發電建設,帶動公司產品出貨成長。而毛利率除了受惠營收規模增長外,亦受惠於 2022 年底所推出的 3D 無網結新產品,由於平均出貨單價相較舊產品至少成長 1 成以上,隨著滲透率提升,帶動產品組合優化。
倉和 2023 下半年展望:營收較上半年成長 2 成、獲利逐季走升
展望倉和 2023 下半年營運,公司近日法說會表示新產品 3D 網版已成為市場趨勢,主因中國太陽能電池廠技術逐漸由 PERC 轉為更高轉換效率的 TOPCon, 3D 網版可提升客戶的轉換效率並節省銀漿用量,有助於降低客戶單位生產成本,所以在推出 2 個季度後滲透率已達 35%,預估下半年滲透率上看 50%,營收將較上半年成長 2 成,且毛利率至少維持 40% 以上,整體獲利將逐季走升。
倉和 2024 年展望:受惠新產品滲透率續增、新產能開出
展望倉和 2024 年營運,管理層目標營收至少成長 15% 以上,主因受惠中國及海外市場持續建置太陽能裝置,且新產品 3D 網版滲透率將達朝 80% 目標邁進。在產能方面,目前已達滿載狀態,先前在 2021 年購買的龜山廠土地,將在 23Q4 開始動工,期望可於 2024 下半年投產。
預估倉和 2024 年 EPS 達 9.64 元,本益比有望朝 23 倍靠攏
整體而言,展望倉和未來營運:1)主要銷售市場位於中國地區,受惠太陽能持續建置,且增量佔比超過全球的 40%,可望帶動太陽能電池網版出貨成長;2)在規格方面,太陽能電池廠商為提高轉換效率,近期逐漸由 PERC 技術轉向 TOPCon,開發之新產品 3D 網版,除了可替客戶節省銀漿用量,同時也能提高電池轉換效率,自 22Q4 推出後目前出貨佔比已達 40%,預期未來逐步朝 80% 目標邁進;3)新產品已滿載,為因應客戶需求規劃於龜山建立新廠,預計 23Q4 動工、2024 下半年進入量產階段。
預估倉和 2023 / 2024 年 EPS 分別為 7.22 元(YoY+58%) / 9.64 元(YoY+33.5%)。以 2024 年預估 EPS 評價計算,2023.09.01 收盤價 178 元,本益比為 18 倍,考量公司在太陽能網版技術具領先地位,本益比有望朝 23 倍靠攏。
倉和技術分析與總結:股價持續出量突破多條頸線
在技術分析方面,儘管大盤仍在月線以及季線之間區間震盪,但倉和近期股價持續出量突破多條頸線,顯示產業趨勢向上明確,吸引許多買盤進場。未來可期待新產品 3D 網版滲透率穩定提升,帶動產品組合優化,使獲利呈現高速成長態勢,可觀察頸線支撐附近伺機佈局。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徒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讚 + 追蹤本文作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