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德蕾莎修女 逝世時全部財產:「3套衣服、1雙涼鞋、1尊耶穌像…」她用終生窮困,換窮人的1餐

德雷莎修女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德蕾莎修女已辭世 19年,她的故事仍被人傳誦至今,已被教宗封為聖人。她將她的一生奉獻給窮人,甚至被稱為「貧民窟聖人」,所有接受過她幫助的人,都無法忘記她和藹的笑顏。

她 12歲 就想當「修女」,立志到外國傳教、幫助窮人。德蕾莎修女在 12歲時就立志成為修女,到外國傳教救貧。19歲時,因緣際會下,她選擇到印度接受傳教士的訓練工作,幾年後,她成為修女,並在印度某中學教課,甚至當了幾年校長。

 

 

然而這間學校雖位在貧民窟旁邊,學生都是富家女孩。校門外,卻滿街都是痲瘋患者、乞丐、流浪孩童,這所學校就像沙漠中的宮殿,高大的圍牆,隔離著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因緣際會下,遇到一名乞丐

讓她決定走出校門幫助窮人

然而,在某次的旅程,經過車站時遇到一位乞丐,讓德蕾莎修女決定放下校長一職,走到外頭幫助窮人。

 

那位乞丐不斷說:「我渴、我渴…」

這樣的情景烙印在她腦海中,她感覺到神在呼喚她,為貧窮的人服務,便決定走出校門,踏進貧民窟,為他們分擔苦難

 

她成立組織,

致力為「窮苦人」服務

一開始 德蕾莎修女走出校門,她為失學兒童建立露天學校,後來建立了垂死之家,為瀕死的窮人服務,還成立仁愛傳教會。每個她成立的組織,都在為「窮苦中的窮苦人」服務。除此之外,德蕾莎修女還要求自己成為「窮人」。

 

 

德蕾莎修女 努力成為窮人

是為了讓窮人 保有尊嚴

她的一生都堅守貧困,為了服務最窮的人,努力要讓自己成為窮人,她的修士、修女們也都要把自己變成窮人。甚至脫下修女服,改穿「沙麗」。「沙麗」是印度階級社會中,最底層的「吠舍」所穿的服裝。不穿修女服,而穿沙麗,是因為她認為,要為窮人服務,就應該穿著與他們相同的衣服。因為這樣,才能體會到窮人生活所遇到的困難,也只有這樣,被他們服務的窮人 才能保有尊嚴,而不會有「接受施捨」的感覺。

 

仁愛傳教會 財產多

她的生活 卻很簡單

「成為窮人」不是德蕾莎修女隨口說的,她更從日常生活去實踐。仁愛傳教會總共有 4億多美金的資產,傳教會總部卻只有 2位修女和一台打字機;她的辦公室裡只有一個桌子,一把椅子。甚至沒有接待室,因為她都在工作崗位上接待客人:平民窟、棄嬰院、臨終醫院、收容院…德蕾莎修女的全部財產,也只有一尊耶穌像、3套衣服、一雙涼鞋。她不求首飾、華裳,只求溫飽,甚至將擁有的一切,都分享給需要幫助的人。

 

 

德蕾莎修女 穿印度「紗麗」

領諾貝爾和平獎

她無論做什麼事,接待的是富人還窮人,她身上的衣服都是同一件,就算是參加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也不例外。1979年,在她 69歲時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像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這樣的盛事,有機會參加的人都會想盡辦法妝點自己,讓自己站在這國際盛事上,不會顯得太過小氣。但她卻只穿一件只值 1美元的印度紗麗,走上領獎台。在領獎時,她說:「這個榮譽,我個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領獎的,因為我相信,你們願意藉著頒獎給我,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她以窮人的名義領獎,是因為她一生 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

 

她還要求取消 宴客

甚至賣獎牌 幫助窮人

除此之外,主辦單位還為了她取消國宴,當德蕾莎修女知道諾貝爾獎頒獎大會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時,她希望政府取消國宴,因為…「你們用這些錢只宴請 135人,而這筆錢夠 15000人吃一天。」最後宴會被取消了修女拿到這筆錢,同時還拿到了 40萬瑞幣的捐款。她將諾貝爾獎牌賣掉,因為對她來說,那些獎牌如果不變成錢為窮人服務,就一文不值。因為諾貝爾和平獎所拿到的錢,德蕾莎修女全數拿去幫助窮人,讓他們能多一天溫飽。

 

 

不要想著 做偉大的事,

只用偉大的愛 做平凡的小事

德蕾莎修女是有血有肉的「人」,她卻有異於常人的廣大胸襟和同理、包容心,而她做這些事,不是為了名譽,只是看到他人受苦時,她也因此承受折磨:「不要想著做偉大的事,只要用偉大的愛做平凡的小事。」德蕾莎修女很偉大,但她卻從沒想過要做「偉大的事」在她眼裡,這些事都只是「小事」!這些小事,我們也能做,我們不需要成為第二個德蕾莎修女,但我們能為這社會,提供更多的愛與包容!

 

看更多好文,讓世界多點溫暖:

 

本文為 CMoney 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擷取自 Biography 影片 / 責任編輯: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