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若說到去(2018)年最熱賣的投資型保單,
必屬「目標到期保單」,
整體保費收入從前年約 165 億元
上衝至去年的 1,170 億元,暴增 7.1 倍,
發行的壽險公司也從 2 家增至 10 家,
若以去年前 11 個月,整體壽險業投資型保單
初年度保費(FYP)收入 4,698 億元推算,
目標到期保單約占 25%,
儼然成為投資型保單的主推商品。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目標到期保單
具有保障與投資功能
儘管目標到期保單賣得嚇嚇叫,
但實際詢問 10 位民眾,
有 9 位都不知道什麼是目標到期保單,
就連保險從業人員,
有些也不清楚自家產品的設計邏輯。
其實,目標到期保單就是一種投資型保單。
目標到期保單是提供保障功能,
並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產品,
可分為「壽險」及「年金險」兩種類型。
檢視市面上目標到期保單,
多以「變額壽險」、「變額萬能壽險」、
「變額年金險」幾種名稱表示。
不論是哪一種投資型保單,
皆須扣除保費等相關費用後,才是淨投資額。
而目標到期債券基金,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債券基金,
在基金成立之初,
會預定一個到期時間如 4 年或 6 年,
當預設的期限到時,基金即解散,
將本利退還給投資人。
保險業者表示,
在目標到期保單的設計上,
會先設定基金到期日,再挑選
相當年期的債券標的約 50~100 檔,
做為一籃子的投資。
而在這些債券中,
投資等級債券比重不得低於 60%,
平均信評為投資等級(BBB-)以上,
投資期間如未違約,
則可依基金設計於投資期間
持續領取配息、滿期領回投資本金,
或於滿期一次領回投資本金與利息。
因此,許多業務員以「保本」、「保息」、
「比定存高的報酬」等話術,
推銷這類投資型保單。
目標到期保單持有到期,
便能享有最高 8% 的配息率和本金返還,
這樣看似簡單又能穩穩賺,
吸引許多想獲得高報酬的保戶一窩蜂買進。
編按:
若細看每檔
目標到期基金之說明書,
其實上面均有附註說明:
「本基金非為保本型或保證型投資策略,
非定存之替代品,
亦不保證收益分配(如有)之金額
與本金之全額返還。」
隱含 3 大風險
當心不保本 得不償失
但目標到期保單真有如此簡單?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檢查局不久前
公布的 107 年下半年
「證券投資信託公司主要檢查缺失」,
就首度直指目標到期保單的問題。
檔案中指出,
「金融機構對目標到期債券基金
銷售文件之說明事項,
未建立相關監控機制、
或銷售文件過度強調收益報酬,
未以衡平及顯著方式表達基金涉及之風險及費用、
或有誤導投資人為保本商品之虞。」
金檢局指出,針對這問題
銷售單位應加強文件審核作業,
平衡揭露投資風險,
以落實法令遵循及消費者保護。
以今年 2 月 13 日甫募集完畢的
「南山人壽鑫滿富利變額壽險」為例,
此商品是連結復華 10 年到期
新興市場債券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若投保前有檢視保單內容,
就可以發現,保單上明列
預估持債數為 50~100 檔,
基金的平均信評為 BBB- 投資等級債,
投資的區域則以全球新興市場債券為主,
風險等級為 RR3。
風險收益等級 RR3,
代表的是投資風險為「中高程度」,
以追求資本利得及固定收益為目標,
通常會同時投資股票、債券
或是較高收益的有價證券,
但也會有價格下跌之風險。
主要投資的基金類型為
平衡型基金、非投資級
(標準普爾評等 BBB 級,穆迪評等 Baa 級以下)的
已開發國家公司債券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這就奇怪了,坊間號稱保本、保息,
簡單持有到期的投資型保單,
怎麼風險等級會是 RR3?
以下就來分析原因。
風險 1 非投資等級債
最高有 48% 機率會違約。
檢視目標到期保單連結的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商品,便能知其原因。
以某家投信公司發行的
6 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為例,
到該檔基金的投信公司網站查詢「公開說明書」,
可見這檔 6 年到期的產品中,
總共投資 35 檔債券,
其中包含 5 檔政府公債、5 檔金融債券,
以及 25 檔公司債。
接著再下載基金「月報」,就能看到
該公司 6 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持有標的的「信用評等」比例。
A 級債券的投資比例占整體的 6.19%、
BBB 級為最大宗,占 53.42%,
BB級與B級則分別占 26.27%、11.86%。
根據標準普爾指數,
BBB 等級以下之債券
為非投資等級債,
統計這檔基金投資等級債比例為 59.61%,
非投資等級債比例為 38.13%。
這代表什麼意思?
財經作家怪老子曾根據標準普爾公司數據,
統計 1981 年至 2009 年,
各信用評級 5 年內違約率,
就發現 BBB 以上的投資等級債券,違約率非常小,
AAA 或 AA 等級的公司債中,
5 年違約率都小於 0.4%,
即便 BBB 等級也不過 2.53%。
但一到了 BB 等級的公司債,
違約率就大幅提升到 9.5%,
B 等級的公司債違約率
甚至一下躍升至 22.3%,
更別說 CCC~C 等級違約率高達 48%,
等於將近有一半的機率會違約。
再回過頭來看就會明白,
這家公司發行的 6 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因為非投資等級債比例為 38.13%,
是 RR3 中高程度風險。
所以,該目標到期保單產品
和市售強調保本、保息、存退休金
所需要的「保守型投資方式」,
實際上根本大相逕庭。
風險 2 投資外幣計價的保單
要考量匯率風險。
目標到期保單除了有新台幣計價之外,
還會有美元、人民幣等幣別可供選擇。
若是選擇外幣計價的產品
就代表消費者除了要承擔違約風險之外,
還必須考量匯損問題。
因此有業者私下建議:
「民眾可考慮進行多元幣別配置,
降低外幣投資風險。」
風險 3 提前贖回可能不保本。
另外,許多人會忽略目標到期保單
仍有「贖回」的風險。
所以,別再只是一味聽信業務員說的話!
產品說明上都有註明,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並無保證收益」,
基金所持有的債券價格
會隨市場變化而波動,
並隨到期日接近 逐漸趨向債券面額,
如投資滿期「無信用事件發生」才可領回本金,
所以投資人應以持有基金至滿期為目標,
若中途贖回 須以當時基金淨值計算損益,
且須負擔 2% 不等的提前贖回費用,
可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投資與保障想兼得
選購時把握 3 原則
檢視目標到期保單,
會發現風險比想像中高許多,
所以投資人在選擇這類產品前,
應把握以下 3 原則:
多元配置、風險控管、
以持有至滿期為目標。
亦即購買不同幣別的保單,
投資後應定期至壽險公司
或基金公司網站查詢、檢視基金淨值、
月報及相關資訊,並持有保單至滿期為止。
又或者,我們可以簡單一點看,
將保險與投資分開。
保險博士邱正弘在《保險私房學》一書中強調:
「投資型保單既然分為保險與投資,
就代表適合者不僅需要擁有保障需求,
也必須擁有足夠時間,
才能讓投資發揮時間與複利的最大效益。」
這代表較保守、無法承受投資風險者,
以及沒有太長投資時間者如老年人,
並不適合「投資型保險」
而有保障與投資需求的年輕人較為適合,
但若是想追求高獲利的年輕人,可直接進行投資,
無須透過投資型保單
而被販售管道多扒一層皮,
並將省下來的錢拿去買
小額高保障的「定期壽險」,
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本文由 Money 錢 139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Eating)
想看更多,歡迎詳閱
買保險不吃虧,就要靠自己!
更多保險知識看這裡>>
- 住院時保單到期,醫療險會理賠嗎?只要注意2個關鍵
- 殘扶險保證給付陸續停售,保險費用漲價之外 體況要求也變嚴格!
- 哪些保險有理陪癌症、慢性病等4大老後病症
- 醫療險保單可能沒有解約金?關於保單脫退率的4件事
- 5大旅平險差異一篇就懂!刷卡送的保險,原來保障差這麼多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作者:劉茜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