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頭痛易怒、失眠想睡、不想跟人說話、…出現10種「焦慮症」徵兆,請勇敢求救

MedPartner

MedPartner

  • 2019-04-16 11:44
  • 更新:2019-04-26 13:51

頭痛易怒、失眠想睡、不想跟人說話、…出現10種「焦慮症」徵兆,請勇敢求救

(圖/shutterstock)

 

焦慮症 (anxiety disorders)

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

它和單純焦慮的情緒不同,

焦慮症導致的不只是暫時性的緊張或害怕,

或者是暫時性的心跳加速、手抖…等生理反應,

焦慮症的患者身上,焦慮的情緒可能不會淡去,

甚至會惡化。對焦慮症的個案而言,

他們面臨的不只是心理受到影響,

身體也可能產生不適,

甚至症狀會影響到日常生活,

包含工作表現、學校成績,或者是人際關係,

而且持續反覆很長一段時間。

 

 

焦慮症離我們其實不遠,

根據研究,有 19.1% 的美國人在過去一年中,

曾經發生過任何一種形式的焦慮症。

在其他國家焦慮症的發生率也不低,

依照這些流行病學的數據,

其實你、我,或者是身邊的朋友們,

可能都經歷過,或者是正在經歷焦慮症,

只是常常我們沒有察覺而已。

MedPartner 醫療團隊的夥伴們,

希望大家知道「焦慮症」其實是個很常見的精神疾病,

希望透過正確的認知,

讓社會大眾不要對焦慮症的個案有錯誤的理解,

導致疾病的污名。只要有正確的理解和認知,

不要排斥求助,

在親友、家庭、醫療系統與社會的支持下,

多數的焦慮症患者都能有很好的治療成效喔。

 

焦慮症的成因是什麼?

哪些人容易產生焦慮症?

焦慮症的成因目前還沒有完全被了解,

目前一般認為,生活中的傷害或壓力經驗

可能會觸發某些本身就比較容易焦慮的族群

進而導致焦慮症的發生。

另外遺傳也可能與焦慮症有關係。

人的健康不只是生理,還包含心理的健康。

生理會生病,心理其實也會。

而且生理和心理是會互相影響的,

舉個例子,在你緊張的時候,

心跳跟呼吸自然就會加速,

這就是生理影響心裡最明顯的例子。

在大腦中,

杏仁核和海馬迴是處理壓力反應的兩個重要部位。

杏仁核主要處理害怕和威脅的情緒,

而海馬迴則與記憶有關,

因此當人受到強大的壓力時,

壓力產生的害怕與威脅感受,

會刺激杏仁核,

而海馬迴會負責將這個記憶儲存起來。

 

在杏仁核和海馬迴接受到這類刺激後,

自律神經系統會被活化,

當交感神經被活化,

就會在全身產生心跳加速、呼吸加速、

血壓上升、肌肉緊繃…等現象。

這樣的機制有些好處,假設你是個原始人,

如果你在草原上遇到一頭老虎,

聽到老虎的叫聲後,看到老虎朝你撲來,

杏仁核會接受到害怕的感受,

海馬迴會記憶這樣的感受,

接著交感神經啟動,讓你心跳、呼吸加速,血壓上升,

有瞬間的爆發力可以逃過老虎的追殺。

而海馬迴的記憶,

會讓你在下次遇到遠遠聽到老虎的叫聲時,

就趕快啟動你的交感神經系統,趕緊逃命。

但這樣的機制,如果過度敏感時,

就可能導致負面的結果,

焦慮症可能就和這樣的機制有關,

但要提醒大家,詳細的機制還沒有被確認,

這只是目前認為的一種可能性而已。

 

目前被認為和焦慮症有關的危險因子,我們整理如下:

◆ 經歷或目睹傷害

經歷過虐待的孩童,或者是目睹傷害事件的人,

有更高的機會在人生的過程中產生焦慮症。

◆ 疾病造成的壓力

生理上的疾病也可能導致心理上的焦慮。

◆ 壓力的累積

一個巨大的壓力事件,

或者是許多小的壓力事件累積,

可能在某個時間點導致焦慮症。

◆ 個性

有些特定個性的人,會有更高的機率發生焦慮症。

◆ 其他心理疾病

患有其他某些心理疾病的個案,

例如思覺失調症、憂鬱症…等,

會有較高的機率發生焦慮症。

◆ 遺傳

若家中有血緣關係的親屬,

患有焦慮症的狀況,罹病的機率可能較高。

◆ 藥物和酒精

使用藥物或酒精,

特別是濫用的狀況下,

可能導致或惡化焦慮症。

 

在這要特別提醒大家,

這些危險因子的重點,

在於提醒大家注意,

不要認為有上述的狀況,

就一定會產生焦慮症喔。

 

焦慮症有哪些症狀?

和一般的心情焦慮有什麼不同?

焦慮症和一般人都經歷過的焦慮,其實大不相同。

每個人一定都經歷過焦慮的心情,

例如面臨了考試、比賽,

或者是即將要做一個你陌生的醫學檢查時,

這種狀況下感到焦慮,

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除了心情感到緊張以外,

心跳加速、手抖,甚至緊張到胃痛,

都是可能發生的事,

但這些症狀在事件過後,通常就結束了。

但有焦慮症的朋友們,

常常會有強烈的、過度的、持續的擔心與害怕,

而且維持或反覆很長一段時間

有時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情,

也可能讓他們有這樣的感受。

這些焦慮和害怕的感覺,

會影響到日常的生活,

而且對有焦慮症的朋友們來說,

這些感受是難以控制的,

但旁人看起來,焦慮症個案的情緒與感受,

是和實際的緊張與危險程度脫節,

旁人可能會覺得「有這麼嚴重嗎?」,

但沒錯,對於焦慮症的個案來說,

這些感受都是真實的,而且真的有這麼嚴重。

這些狀況,都可能使得焦慮症個案被誤解,

覺得「你到底在演哪齣?」

但其實焦慮症個案,需要你更多的同理與支持。

和焦慮相關的心理狀況,有幾種不同的形態,

例如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Panic Disorder)、

社交畏懼(Social Phobia)、

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

或創傷後壓力症(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等等,症狀上會有所不同。

以廣泛性焦慮症來說,

常見有心理上以及身體上的症狀:

◆ 坐立不安或感覺緊張

◆ 易怒

◆ 難以控制的擔心、憂慮

◆ 注意力難以集中,腦袋一片空白

◆ 睡眠障礙(例如失眠

◆ 容易感到疲累

◆ 頭痛

◆ 肌肉僵硬緊繃(常見於肩頸)

有些廣泛性焦慮症個案

會併發一些自主神經異常的症狀,

例如腸躁症、胃脹氣、心悸…等等,

另外也可能併發憂鬱症、其他類型的恐慌…等問題。

這些症狀其實對個案來說,

時常反覆發生,也可能讓他們時常要跑醫院,

如果沒有找到根本原因,

就不一定能得到好的治療。

因此這也是醫師的一項挑戰,

當我們看到反覆頭痛、脹氣、腹瀉、便秘…等問題來就診,

卻沒有明確生理上病因的患者時,

也要注意到患者是否有可能是心理上的疾病。

但大家也不要認為有這些症狀,就等於是焦慮症喔。

實際的診斷,必須由醫師詳細問診、檢查,

並且排除其他生理上的疾病,才能下判斷。

 

焦慮症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如何在日常中改善焦慮?

目前焦慮症的常見治療方式,

包含了心理治療以及藥物治療。

根據隨機與雙盲的研究,

這兩種方式,或者是兩者合併使用,

對於個案都有顯著的幫助,

因此實際上使用哪種治療方式,

需要醫師與個案,

或有時包含個案的照護者共同討論來決策。

 

焦慮症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會由心理治療師協助個案,

希望能在想法上控制焦慮,並在行為上放鬆身心。

認知行為治療是目前認為對焦慮症相對有效的方式。

這種療法的優點是沒有服藥的副作用,

而且患者能夠學習到觀察並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的方法。

缺點則是花費的時間和心力較長。

 

焦慮症的藥物治療

藥物雖然可能伴隨著副作用,

但優點是效果通常比較快。

目前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在焦慮症的個案身上,

來緩解個案的症狀。

有些抗憂鬱劑對於焦慮症患者會有幫助,

另外也有專門的抗焦慮藥物可使用。

在某些患者焦慮嚴重的狀況下,

醫師可能會開立鎮靜劑這類的藥物,

但通常只是為了短期控制,不會長期使用。

有關焦慮症的藥物,牽涉到個案的症狀不同,

以及各種藥物的副作用因素,

還有藥物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影響,

請一定要跟你的醫師完整討論,

不要自行調整藥物喔。

在焦慮症的治療上,

並沒有「非用哪種治療方式不可」,

不管是心理治療,或者是藥物治療,

或者是合併的治療方式,都是可行的,

醫療人員最期待的,

就是能和個案與家屬有完整的溝通,

共同做出對個案最有利的選擇,並且一起努力。

 

焦慮症如何改善?

焦慮症如果希望得到改善,

在日常生活的重點是學習「觀察」自己的情緒」,

並且「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可以透過冥想,

或者是參與一些行為治療、

團體治療的活動來練習。

其他可以做的還包括:

◆ 運動

許多有氧運動都有助於紓解壓力,

包含散步、慢跑、游泳、登山…等等。

如果能每週運動 150 分鐘以上的話,你的醫師會很開心。

◆ 學習放鬆

瑜伽、皮拉提斯運動或者是冥想…等活動,

都有助於放鬆自己。

◆ 避免過量咖啡因

攝取太多咖啡因可能導致你更容易焦慮,

如果感到疲憊,別急著攝取咖啡因喔。

◆ 避免菸酒與藥物的濫用

每個醫生都會叫你別抽煙喝酒,

這不只對你的健康不好,對你的焦慮也不好。

◆ 參與支持團體

有焦慮或其他心理問題的朋友很多,

你不是孤單的。在台灣有許多支持性的團體,

醫療院所都可以協助你轉介並參與喔。

 

 

看到這,相信你對焦慮症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啦。

焦慮症不是什麼絕症,

在現代的高壓生活,以及人生的無常中,

我們每個人都必定經歷過焦慮的情緒。

我們希望這些知識,

能夠協助你認識焦慮的成因,

也學習到面對焦慮的方式。

如果你或身邊的親友陷入焦慮症的狀況時,

別忘了,我們都不是孤單的。

這個世界也許看似冷漠,但我們始終會互相支持,

用正確的知識來處理焦慮,

用積極、樂觀的方式來面對焦慮,

相信我們都能越來越好的。

 

本文由 美的好朋友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Kaedy

 

【猜你還想看這些!】

 

MedPartner

MedPartner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Medpartner是由一位一位醫師用一年時間和100萬, 夢想用正確醫美和保養知識扭轉亂象的過程。 Med,是Medicine,醫學的縮解。 Med 唸起來也是「美的」。 我們希望用醫學專業,分享更多美的知識。 Partner則是我們對彼此關係的想像。 我們認為醫師和求診者不只是醫病關係,更應該是夥伴關係。 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理想, 歡迎和我們一起傳播更多正確的醫美知識。 我們的內容製作, 完全由MedPartner專業醫療團隊負責, 拒絕任何業配。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Medpartner是由一位一位醫師用一年時間和100萬, 夢想用正確醫美和保養知識扭轉亂象的過程。 Med,是Medicine,醫學的縮解。 Med 唸起來也是「美的」。 我們希望用醫學專業,分享更多美的知識。 Partner則是我們對彼此關係的想像。 我們認為醫師和求診者不只是醫病關係,更應該是夥伴關係。 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理想, 歡迎和我們一起傳播更多正確的醫美知識。 我們的內容製作, 完全由MedPartner專業醫療團隊負責, 拒絕任何業配。